百年风云,澎湃激荡。随着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掀起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学生们奋起响应
1919年5月7日,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宁波,宁波学生首先奋起响应。私立效实中学、省立第四中学等校师生于5月9日集会,发表爱国演讲,通电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要求惩办卖国贼,释放被捕学生。随后,镇海、余姚、奉化等地学生也先后举行了集会和游行示威。5月19日,由效实中学、省立四中发起,宁波13所中等以上学校派代表在后乐园(即中山公园)开会,成立“宁波中等以上学生联合会”,积极开展爱国宣传。学生们到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编写爱国歌曲,启发了大众的觉悟。5月31日、6月初宁波学生举行罢课。
1919年5月24日《申报》上有关学生联合会成立的详细报道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宁波学生罢课示威,反对《巴黎和约》
1914年建造的效实中学教室楼(民三舍)
浙江省立四中旧址
各界爱国人士投入这场斗争
继学生运动之后,宁波各界有识之士也积极投入这场斗争,仿效京、沪等地做法,纷纷组织“救国十人团”。宁波“救国十人团”组织最初由《四明日报》记者、教师及和丰纱厂职工组成。6月初,成立“宁波救国十人团联合会”,公推当时私立钟灵学校校长金臻庠为会长。他们组织演讲团,发表爱国演说,不到半月就发展了126个团,1260名团员。随后,由宁波救国十人团联合会和宁波学联共同发动查抄日货、倡用国货的斗争。一场由学生发起的,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反帝爱国斗争在宁波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了。
和丰纱厂纺纱车间
金臻庠
金臻庠(1896—1966),号恨顽,笔名金雁桥,镇海县城人。1918年创建钟灵小学。五四运动时组织救国十人团,任救国十人团联合会会长。1920年邀集同道创办《时事公报》,任经理。
1919年6月3日《四明日报》上刊登的“救国十人团宣言”
在五四运动中,宁波工人阶级较早起来投入这场反帝爱国运动。5月中旬末,宁波杠帮(搬运工人)、船夫举行罢工,拒绝替日商卸煤、运煤,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声援五四学生运动的最早罢工之一。
6月5日,与上海工人大罢工相呼应,宁波铁路工人加入罢工行列。7日上午,杭甬铁路总机厂的工人宣布正式罢工。9日,沪杭甬铁路全体行车人员一律加入罢工行列。停泊在宁波的宁绍、三北、招商等各船的船工也于12日起罢工。
1919年5月宁波码头工人和船员自发拒绝为日商运卸煤炭,这是全国最早响应五四运动的政治罢工之一。图为北京《晨报》相关报道的插图
同时,宁波各地的工商界也开始罢市。6月6日,宁波总商会决定罢市三天。当天午后,宁波商人、学生共1000余人举行游行示威,从东门街一带到大池头,以及小江桥等处,宁波城厢内外各店铺纷纷关门停业。
1919年6月10日上海《民国日报》对宁波罢市的报道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震撼了在宁波的帝国主义分子和军阀政府,同时把爱国运动推向高潮。
在全国人民的坚决斗争下,北洋军阀政府在6月间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免除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并宣布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学习和发扬五四运动精神
五四运动在宁波的胜利,促使宁波人民的觉醒。宁波进步知识分子开始组建新文化团体,由陈独秀主撰的《新青年》、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公开发行的机关刊物---《向导》等革命刊物也在宁波的进步青年中流传开来。
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由陈独秀主撰的《新青年》杂志
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公开发行的机关刊物---《向导》
1921年 6月,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生谢传茂、潘念之等7人组建进步青年团体“雪花社”, 学习和研讨新文化、新思想。1922年,雪花社成员在宁波《时事公报》发表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等文章,这是宁波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批文章。
雪花社成员谢传茂、潘念之在1922年8月《时事公报》上发表多篇《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文章
宁波的先进分子在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与宁波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为中共宁波地方组织的建立创造了条件。1924年5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宁波地方组织成立。1925 年二三月间,在宁波启明女中成立中共宁波支部,揭开了宁波历史发展的全新篇章。
醋务桥启明女中旧址 丝巷弄启明女中旧址
张秋人
张秋人(1898-1928 )浙江诸暨籍,中共党员,党在宁波地区的早期组织者之一,后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1923年受团中央委派,发展宁波最早一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
贺威圣
贺威圣(1902-1926) 宁波象山籍,中共党员,创建了象山第一党支部。曾任共青团上海闸北部委书记,中共杭州地委书记。
杨贤江(左一)
杨贤江(1895-1931),宁波余姚(今慈溪)籍,中共党员。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杨贤江(左一)和沈雁冰(右一)等发起“上海教职员救国同志会”。
100年前爆发的那场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不忘来路,才能更好前行,让我们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征程中,砥砺奋进、开拓进取,不断谱写无愧于前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