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要闻>宁波档案
近代西方人眼中的宁波(十九)
发布时间:2019-01-30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作者:宁波大学  田 力


(图为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藏“复仇女神号”(Nemesis)蚀刻版画,编号:PAD6707,该画出版于1844年,展示出“复仇女神号”是明轮船,采用蒸汽动力同时还配有风帆)

“复仇女神号“(Nemesis),是英国第一艘可以远洋航行的铁壳蒸汽军舰。该舰于1839年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委托建造。舰长56米,宽8.8米,吃水深度1.8米,排水量660吨,马力150匹。铁制明轮推进,配备2门32磅炮,4门6磅炮以及火箭弹,可载船员90人。这艘船在当时率先使用了多项先进技术,不受风势影响,能入浅水河,动力卓越,对清军水师破坏力极大。有西方学者甚至认为,这艘军舰是英国政府为了对华作战而专门设计的秘密武器。1841年,”复仇女神号“被派往中国,参加了鸦片战争中多场重要战役。        
伯纳德(W.D.Bernard)是当时“复仇女神号”上的一名船员,同时也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具备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他于1844年在伦敦出版了一部题为《“复仇女神号”航行作战记(1841-1843年)》(Narrative of the Voyages and Services of the Nemesis, from 1840 to 1843)的书,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38章、附录1章,详细叙述了“复仇女神号”在华参战的经过。该书的第28章至第33 章,主要是关于英军在浙东地区的军事行动,由于“复仇女神号”全程参与,作者的相关记载亦十分丰富。从英军的战略计划、敌我双方的军事部署、战斗过程,到英军占领下的定海、镇海、宁波等地的各种情况,再到对浙东地区社会生活、民情风俗的观察分析,具体详尽,不一而足,实可补中文史料之缺漏。且该书夹叙夹议、多有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侵华英军的思想状况。可以这样说,这是一部反映鸦片战争在浙江情况的重要西文史料。本文受篇幅限制,只能略举一二。 


(图为《“复仇女神号”航行作战记(1841-1843年)》第30章插图“宁波的船桥”(Bridge of Boats at Ningpo))

1841年8月,英国新任全权公使大臣、海军少将璞鼎查爵士(Sir Henry Pottinger)率英军主力从广东北上,“复仇女神号”位列其中。 8月27日,攻占厦门。10月1日,又攻陷了定海,稍事休整后,于10月10日,连下金鸡山、招宝山等要塞,最后占领镇海。10月13日,“复仇女神号“等8艘舰船载着英军士兵,沿大峡江上溯,直逼宁波。城内主帅、浙江提督余步云闻讯匆忙逃往上虞。书中这样描写英军进攻的过程:
“由于不可避免的推迟,军队抵达宁波城下已是下午2点多。不过幸运的是,部队登陆上岸毫不困难。城外的一条江上,横卧着一座精心建造的舟桥(灵桥——译者注)。这座桥用来连通宁波的一个城门出口与江对岸的郊野地区。江水深得足够舰船靠近舟桥,而中国人也没有抵抗的意思,我军迅速占领该桥。与此同时,当地居民挤满了江岸,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因为好奇而非恐惧。实际上是中国人自愿协助移除了堆积在城门之后的障碍物。大约在3点,除了炮兵和工兵外,一支750人左右的队伍已经列队进入这座重要而且富裕的城市;第18皇家爱尔兰军团的乐队奏起了‘上帝保佑女王’的国歌。”
这位侵华英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宣称:“这是最大限度的平静状态了。我们让中国人明白他们已经被本国政府所抛弃,已经没有任何可以保护自己的手段。只有英国士兵的仁慈,才能确保他们的安全。这是从未有过的、更为和平的胜利!”
根据英方的记载,英军是兵不血刃占领了宁波。直到1842年5月7日,英军才因需要集中兵力进攻乍浦而撤出。至此,英军已经占领甬城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到目前为止,有关此一时段宁波社会情况的史料极少,这部书中却有丰富记载。比如,英军刚刚占领宁波后,急于恢复秩序、稳定人心,采取了以下措施:
“最初,我军士兵都驻扎在两个大型公共建筑里。我们对于城内居民的人身和财产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发布安民告示,要求他们安居乐业,勿需害怕被骚扰。邀请了一些士绅会面,向其解释我方高级官员愿意为他们提供一切可能的保护,并且让城市恢复秩序;英国人的战争行为只是直接针对清政府,而非人民。”
但实际情况并不如英方宣扬的那样。英军在宁波过冬,缺少后勤补给,他们除了占夺官府的粮仓和库银外,还向甬城士绅索要“赎城费”和“保护费”,向江上过往的船只货物征收百分之十的税。
英军统治下的宁波治安状况糟糕,盗贼横行,作者写道:
“宁波城的一些庙宇非常漂亮,其中有座尤其值得参观。它们都幸运地逃过了中国盗贼的洗劫。不过,有些民宅就没那么幸运了。尤其是在城市周边的广大郊区,我们控制薄弱的地方。    这其中有条街完全落在了一群乌合之众手里,他们抢走了每间屋子里几乎所有的东西。有些流氓在作案时被抓住,移交给心慈手软的中国人来处置。他们中有的人被狠狠地鞭笞了一顿;遵照将军的命令,还有人被剪掉了辫子。 ”
国家在遭受外敌入侵的危急时刻,竟然还有这样一群民族败类趁火打劫,也可以想见当年宁波人民所经历的双重苦难。
为加强管理,英国占领军试图在舟山和宁波建立一支警察队伍,不过作者认为这种尝试是“得不偿失”:
“招募一些想要获得报酬,从而佩戴警察标志的人最起码不是什么难事,不过很难说这些人在追捕盗贼的同时还可以保护好私人财产。有时候,它们为了显得在做事情,而给出一些错误的信息,导致一时的混乱。总的来说,他们有一些用处,但是语言知识的匮乏、翻译的奇缺(其实仅有郭实猎先生管理这些人),这使得他们的工作没有原来预计的那样有成效。”
不过在作者看来,这些投靠英军的“汉奸”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偶尔客串间谍,“可以从他们的同胞那里获得有关清军的计划和动向的报告”。除了这些人,英军还雇佣“专业间谍”,比如“其中有一个中国人,能说英语,人们都称呼他为布兰德尔(Blundell)。有一次,他被派往杭州,但是由于不敢投递我方交托给他的文书,没完成任务就跑回来了。他可能是被敌我双方都雇佣做间谍。”看来,在英军眼中,此人还是个“双重间谍”。
除了定海、镇海、宁波三城,该书对英军在宁波所属的余姚、奉化、慈溪等地的侵略活动也有详尽记述。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英军进入县城后,居然会打开官府的粮仓,散发给百姓,很有些“劫富济贫“的意思。以小惠结民心,彼此相安。难怪浙江巡抚刘韵珂在给道光帝上的一道著名的“十可虑”奏折中,有一虑就是担心“民间鲜有同仇敌忾之心”。
关于鸦片战争的中文文献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英文档案也为数不少。但是像《“复仇女神号”航行作战记(1841-1843年)》这样,从英方战争亲历者的角度,如此大篇幅地描写鸦片战争在浙江的情况,则极为罕见珍贵。
 

近代西方人眼中的宁波(十九)
发布时间:2019-01-30 来源:
作者:宁波大学  田 力


(图为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藏“复仇女神号”(Nemesis)蚀刻版画,编号:PAD6707,该画出版于1844年,展示出“复仇女神号”是明轮船,采用蒸汽动力同时还配有风帆)

“复仇女神号“(Nemesis),是英国第一艘可以远洋航行的铁壳蒸汽军舰。该舰于1839年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委托建造。舰长56米,宽8.8米,吃水深度1.8米,排水量660吨,马力150匹。铁制明轮推进,配备2门32磅炮,4门6磅炮以及火箭弹,可载船员90人。这艘船在当时率先使用了多项先进技术,不受风势影响,能入浅水河,动力卓越,对清军水师破坏力极大。有西方学者甚至认为,这艘军舰是英国政府为了对华作战而专门设计的秘密武器。1841年,”复仇女神号“被派往中国,参加了鸦片战争中多场重要战役。        
伯纳德(W.D.Bernard)是当时“复仇女神号”上的一名船员,同时也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具备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他于1844年在伦敦出版了一部题为《“复仇女神号”航行作战记(1841-1843年)》(Narrative of the Voyages and Services of the Nemesis, from 1840 to 1843)的书,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38章、附录1章,详细叙述了“复仇女神号”在华参战的经过。该书的第28章至第33 章,主要是关于英军在浙东地区的军事行动,由于“复仇女神号”全程参与,作者的相关记载亦十分丰富。从英军的战略计划、敌我双方的军事部署、战斗过程,到英军占领下的定海、镇海、宁波等地的各种情况,再到对浙东地区社会生活、民情风俗的观察分析,具体详尽,不一而足,实可补中文史料之缺漏。且该书夹叙夹议、多有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侵华英军的思想状况。可以这样说,这是一部反映鸦片战争在浙江情况的重要西文史料。本文受篇幅限制,只能略举一二。 


(图为《“复仇女神号”航行作战记(1841-1843年)》第30章插图“宁波的船桥”(Bridge of Boats at Ningpo))

1841年8月,英国新任全权公使大臣、海军少将璞鼎查爵士(Sir Henry Pottinger)率英军主力从广东北上,“复仇女神号”位列其中。 8月27日,攻占厦门。10月1日,又攻陷了定海,稍事休整后,于10月10日,连下金鸡山、招宝山等要塞,最后占领镇海。10月13日,“复仇女神号“等8艘舰船载着英军士兵,沿大峡江上溯,直逼宁波。城内主帅、浙江提督余步云闻讯匆忙逃往上虞。书中这样描写英军进攻的过程:
“由于不可避免的推迟,军队抵达宁波城下已是下午2点多。不过幸运的是,部队登陆上岸毫不困难。城外的一条江上,横卧着一座精心建造的舟桥(灵桥——译者注)。这座桥用来连通宁波的一个城门出口与江对岸的郊野地区。江水深得足够舰船靠近舟桥,而中国人也没有抵抗的意思,我军迅速占领该桥。与此同时,当地居民挤满了江岸,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因为好奇而非恐惧。实际上是中国人自愿协助移除了堆积在城门之后的障碍物。大约在3点,除了炮兵和工兵外,一支750人左右的队伍已经列队进入这座重要而且富裕的城市;第18皇家爱尔兰军团的乐队奏起了‘上帝保佑女王’的国歌。”
这位侵华英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宣称:“这是最大限度的平静状态了。我们让中国人明白他们已经被本国政府所抛弃,已经没有任何可以保护自己的手段。只有英国士兵的仁慈,才能确保他们的安全。这是从未有过的、更为和平的胜利!”
根据英方的记载,英军是兵不血刃占领了宁波。直到1842年5月7日,英军才因需要集中兵力进攻乍浦而撤出。至此,英军已经占领甬城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到目前为止,有关此一时段宁波社会情况的史料极少,这部书中却有丰富记载。比如,英军刚刚占领宁波后,急于恢复秩序、稳定人心,采取了以下措施:
“最初,我军士兵都驻扎在两个大型公共建筑里。我们对于城内居民的人身和财产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发布安民告示,要求他们安居乐业,勿需害怕被骚扰。邀请了一些士绅会面,向其解释我方高级官员愿意为他们提供一切可能的保护,并且让城市恢复秩序;英国人的战争行为只是直接针对清政府,而非人民。”
但实际情况并不如英方宣扬的那样。英军在宁波过冬,缺少后勤补给,他们除了占夺官府的粮仓和库银外,还向甬城士绅索要“赎城费”和“保护费”,向江上过往的船只货物征收百分之十的税。
英军统治下的宁波治安状况糟糕,盗贼横行,作者写道:
“宁波城的一些庙宇非常漂亮,其中有座尤其值得参观。它们都幸运地逃过了中国盗贼的洗劫。不过,有些民宅就没那么幸运了。尤其是在城市周边的广大郊区,我们控制薄弱的地方。    这其中有条街完全落在了一群乌合之众手里,他们抢走了每间屋子里几乎所有的东西。有些流氓在作案时被抓住,移交给心慈手软的中国人来处置。他们中有的人被狠狠地鞭笞了一顿;遵照将军的命令,还有人被剪掉了辫子。 ”
国家在遭受外敌入侵的危急时刻,竟然还有这样一群民族败类趁火打劫,也可以想见当年宁波人民所经历的双重苦难。
为加强管理,英国占领军试图在舟山和宁波建立一支警察队伍,不过作者认为这种尝试是“得不偿失”:
“招募一些想要获得报酬,从而佩戴警察标志的人最起码不是什么难事,不过很难说这些人在追捕盗贼的同时还可以保护好私人财产。有时候,它们为了显得在做事情,而给出一些错误的信息,导致一时的混乱。总的来说,他们有一些用处,但是语言知识的匮乏、翻译的奇缺(其实仅有郭实猎先生管理这些人),这使得他们的工作没有原来预计的那样有成效。”
不过在作者看来,这些投靠英军的“汉奸”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偶尔客串间谍,“可以从他们的同胞那里获得有关清军的计划和动向的报告”。除了这些人,英军还雇佣“专业间谍”,比如“其中有一个中国人,能说英语,人们都称呼他为布兰德尔(Blundell)。有一次,他被派往杭州,但是由于不敢投递我方交托给他的文书,没完成任务就跑回来了。他可能是被敌我双方都雇佣做间谍。”看来,在英军眼中,此人还是个“双重间谍”。
除了定海、镇海、宁波三城,该书对英军在宁波所属的余姚、奉化、慈溪等地的侵略活动也有详尽记述。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英军进入县城后,居然会打开官府的粮仓,散发给百姓,很有些“劫富济贫“的意思。以小惠结民心,彼此相安。难怪浙江巡抚刘韵珂在给道光帝上的一道著名的“十可虑”奏折中,有一虑就是担心“民间鲜有同仇敌忾之心”。
关于鸦片战争的中文文献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英文档案也为数不少。但是像《“复仇女神号”航行作战记(1841-1843年)》这样,从英方战争亲历者的角度,如此大篇幅地描写鸦片战争在浙江的情况,则极为罕见珍贵。
 

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馆主办
宁波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承办

地址:(正大门)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北路69号
备案编号:浙ICP备0506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