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要闻>宁波档案
挖掘档案资源潜力 打造档案编研特色——记余姚市档案馆编研工作
发布时间:2024-07-12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作者:徐冰青 陈海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这四个“好”、两个“服务”,进一步明确了档案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价值所在。作为“兰台人”,保护好档案、利用好档案,是我们的初心使命,亦是我们的质朴愿景,而能够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档案的编研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档案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中迎来了崭新的征程,余姚档案人肩负着重要使命、秉承着兰台精神,使余姚档案事业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近年来,余姚市档案馆依托馆藏档案资源,围绕档案文化建设有序开展了一系列的档案编研工作。
一、充分挖掘特色文化,倾力打造编研精品
余姚素有“文献名邦”美誉,人文荟萃。如何把传统优秀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档案编研的主攻方向。自2004年起,余姚市档案局(馆)先后编辑出版了《浙东大隐石文化》《余姚市服务大全》《余姚民间艺术》《余姚境域县政概略》《余姚人手册》《余姚精武廿年》《全国名家书法作品选》《余姚气象档案与谚语》《小路大道》《谢家路之歌》《王阳明的故事》《沈君山与余姚》《潮涌临浦》《抗倭名将戚继光》《永丰新记》《古越余姚的丧葬习俗》(内部档案资料)《蒋梦麟年谱》《江中丽影》《回龙腾飞》《余姚老话》《黄宗羲编年地图》《近看胡界》《朱舜水编年地图》等20余种档案编研材料,总计字数达200万字。
2008年至2019年,逐年编辑出版了11本地域特色明显、群众喜闻乐见的档案编研成果,形成了《认识王阳明《认识黄宗羲》《认识朱舜水》《认识严子陵》《阳明先生诗歌集》五本“余姚历史文化名人读本系列”和《清代档案图集》《汪一煦城市记忆相册》《抗战亲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赵建荣影像集》《民国档案选粹》《典藏撷英》六本“余姚市档案馆珍藏系列”的两大品牌,并被列入“浙江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项目”。截至2023年,余姚市档案局(馆)申报的多项编研作品在浙江省档案部门优秀编研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奖:包含《改革与实践—二十年余姚农村改革实践汇编》《余姚实施城乡一体化初探》《浙东大隐石文化》《余姚民间艺术》《余姚市服务大全》《余姚人手册》《余姚编研2007年1-4期》《认识王阳明》《认识黄宗羲》《认识严子陵》《清代档案图集》《红色四明映初心—余姚典藏革命文物释读》《斯人已去清风在—楼适夷书信选集》、《余姚史话》,共计获得5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在余姚社会民众中逐步打响“美在档案馆、文在档案馆、学在档案馆”的档案品牌。

二、积极构建学术平台,推动编研深度发展
为了更好地围绕档案开展编辑与研究,余姚市档案史料研究会在2008年4月成立,旨在为后续档案编研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作为浙江省第一家以档案史料命名的民间学术团体,余姚市档案史料研究会聚集了一群余姚及周边县市地方档案历史文化研究者、爱好者和热心人士,为研究整理有关余姚历史文化的文献档案,深挖档案社会价值,编写相关学术文稿发挥了积极作用。成立以来,研究会先后承担了《认识黄宗羲》《认识朱舜水》等多部“余姚历史文化名人读本系列”的编写工作,组织各类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会20余次,编辑出刊《余姚档案史料研究》(会刊)9期,《余姚档案史料》(内部资料)7期,《邵纯熙日记选编》《余姚虹桥叶氏宗谱选译》等多本余姚档案史料特刊,刊发论文近百篇,总字数超50万字。这些档案编研成果,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余姚市档案局(馆)在推进档案编研开发与档案文化建设中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开拓编研领域,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向社会公众呈现出更丰富的与余姚历史文化有关的原始档案和珍贵史料。
三、完善“收管存展”链条,拓展编研影响力度
档案编研不只是出了一本书,而是一整套的档案文化宣传,一场弘大的档案文化培育。征集、编研、展览是档案文化建设的“三驾马车”,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仅拉长了档案文化传播的“链条”,也让三者相得益彰,既能加大档案文化建设力度,又能使档案资源效用得到了最大化发挥。
首先,档案文化建设依赖馆藏或囿于馆藏是不够的,也是行不通的,需要“找米下锅”,征集则是最有效的途径。余姚市档案局、余姚市档案馆在征集工作上做足了功课,一方面主动拓宽档案征集渠道,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各类专题的档案资料征集征购活动,例如“余姚地方档案文献”资料征集征购、“我爱我家”家庭档案征集活动、建党百年红色档案专项征集活动。近5年来,余姚市档案馆共征集档案及图书资料662件(册、张),征购档案资料602件。这里不仅有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和参与,更有众多文化名人的积极响应、无私捐赠,一些社会上的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珍贵档案资料纷纷进馆,如:邵九华的关于河姆渡遗址工作手记、证书、书籍等;楼适夷、余秋雨等名人题词;来自防疫隔离点的感谢信;王益楠的残奥会金牌;以及相关部门移交进馆的余姚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奖杯、全国文明城市奖牌、平安金鼎等。这些档案不仅仅丰富了馆藏数量、优化了馆藏结构,更是反映余姚历史、余姚文化、余姚名人、余姚重大活动、余姚重点工程等多方面的具有余姚特色的记录,见证了余姚的历史、反映了余姚的轨迹,是余姚人民的共同财富。另一方面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充分发挥档案鉴史识今、启迪来人的社会价值。尤其是加大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赓续红色基因,弘扬爱党爱国爱乡情怀。经过多年努力,余姚市档案馆现有2个全宗专题收藏红色档案,案卷总量约百卷(件),其中包括浙东行政公署印制的饭票、浙东银行发行的抗币、民国时期日本人绘制的余姚军事地图、毛泽东给柳夷同志的回信、肖岗同志赠予张杰同志的书法、陈布雷后代捐赠的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浙东三五支队战斗生活的照片等一批珍贵的实物档案、照片档案。
其次,档案文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主要标志,这也给档案文化建设人才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要完成涉猎面广、内容多、工作量大、质量高的档案文化建设任务,必须借助社会各方力量,为编研提供实用、接地气的素材。近年来,我们采用跨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合作等模式开发各类编研作品。例如,2021年联合市政协、史志办、文广局等单位,编辑出版《红色四明映初心—余姚典藏革命文物释读》《斯人已去清风在—楼适夷书信选集》两部编研作品,2022年与余姚市政协教科卫体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编辑出版《余姚史话》,以及2024年将与阳明街道联合编辑出版《金融翘楚—宋汉章的故事》一书。
最后,档案展览是档案馆改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自身建设的最有效的途径;是档案馆向社会宣传档案,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的最直接的手段。2021年,余姚市档案馆新馆落成使用,重点打造出三个截然不同的展厅:馆藏丰富的固定展厅、神秘珍贵的特藏室、主题缤纷的临时展厅,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展厅资源,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1.结合余姚解放70周年、每年的6·9国际档案日等时间节点,举办纪念余姚解放70周年图片巡回展、红色政权货币展、红色藏品展等展览,多维度宣传浙东红色文化、姚江传统文化,将我馆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了解东南名邑的好窗口。2.依托与其他部门联动,成功举办多次展览,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例如,与市社科联、史志办、团市委、市文联等单位合作举办的红色藏品展;与中国电信宁波分公司协作举办的“‘知行合一天翼同行’纪念王阳明诞辰550周年书画展”;与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江省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合作举办的“红色四明谱芳华—纪念浙东区党委成立80周年暨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80周年书画展”等展览都是与多方联动的成功案例。3.积极挖掘社会民生领域值得关注和展示的档案,成功举办“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王水铨从军档案专题展,从一位老军人的视角,以丰富的个人档案展示了强军、强国之路的历程。与市看云楼科举文化博物馆共同举办“姚江津梁—余姚近现代徽章档案展”,用300多件来自清末、民国、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各类徽章讲述余姚故事,寻见历史印迹。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兰台也在不断地谱写新篇章,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才加入进来,为兰台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恪守兰台人“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用心谋好档案事、用力尽好档案责、用情做好档案人。

挖掘档案资源潜力 打造档案编研特色——记余姚市档案馆编研工作
发布时间:2024-07-12 来源:
作者:徐冰青 陈海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这四个“好”、两个“服务”,进一步明确了档案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价值所在。作为“兰台人”,保护好档案、利用好档案,是我们的初心使命,亦是我们的质朴愿景,而能够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档案的编研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档案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中迎来了崭新的征程,余姚档案人肩负着重要使命、秉承着兰台精神,使余姚档案事业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近年来,余姚市档案馆依托馆藏档案资源,围绕档案文化建设有序开展了一系列的档案编研工作。
一、充分挖掘特色文化,倾力打造编研精品
余姚素有“文献名邦”美誉,人文荟萃。如何把传统优秀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档案编研的主攻方向。自2004年起,余姚市档案局(馆)先后编辑出版了《浙东大隐石文化》《余姚市服务大全》《余姚民间艺术》《余姚境域县政概略》《余姚人手册》《余姚精武廿年》《全国名家书法作品选》《余姚气象档案与谚语》《小路大道》《谢家路之歌》《王阳明的故事》《沈君山与余姚》《潮涌临浦》《抗倭名将戚继光》《永丰新记》《古越余姚的丧葬习俗》(内部档案资料)《蒋梦麟年谱》《江中丽影》《回龙腾飞》《余姚老话》《黄宗羲编年地图》《近看胡界》《朱舜水编年地图》等20余种档案编研材料,总计字数达200万字。
2008年至2019年,逐年编辑出版了11本地域特色明显、群众喜闻乐见的档案编研成果,形成了《认识王阳明《认识黄宗羲》《认识朱舜水》《认识严子陵》《阳明先生诗歌集》五本“余姚历史文化名人读本系列”和《清代档案图集》《汪一煦城市记忆相册》《抗战亲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赵建荣影像集》《民国档案选粹》《典藏撷英》六本“余姚市档案馆珍藏系列”的两大品牌,并被列入“浙江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项目”。截至2023年,余姚市档案局(馆)申报的多项编研作品在浙江省档案部门优秀编研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奖:包含《改革与实践—二十年余姚农村改革实践汇编》《余姚实施城乡一体化初探》《浙东大隐石文化》《余姚民间艺术》《余姚市服务大全》《余姚人手册》《余姚编研2007年1-4期》《认识王阳明》《认识黄宗羲》《认识严子陵》《清代档案图集》《红色四明映初心—余姚典藏革命文物释读》《斯人已去清风在—楼适夷书信选集》、《余姚史话》,共计获得5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在余姚社会民众中逐步打响“美在档案馆、文在档案馆、学在档案馆”的档案品牌。

二、积极构建学术平台,推动编研深度发展
为了更好地围绕档案开展编辑与研究,余姚市档案史料研究会在2008年4月成立,旨在为后续档案编研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作为浙江省第一家以档案史料命名的民间学术团体,余姚市档案史料研究会聚集了一群余姚及周边县市地方档案历史文化研究者、爱好者和热心人士,为研究整理有关余姚历史文化的文献档案,深挖档案社会价值,编写相关学术文稿发挥了积极作用。成立以来,研究会先后承担了《认识黄宗羲》《认识朱舜水》等多部“余姚历史文化名人读本系列”的编写工作,组织各类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会20余次,编辑出刊《余姚档案史料研究》(会刊)9期,《余姚档案史料》(内部资料)7期,《邵纯熙日记选编》《余姚虹桥叶氏宗谱选译》等多本余姚档案史料特刊,刊发论文近百篇,总字数超50万字。这些档案编研成果,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余姚市档案局(馆)在推进档案编研开发与档案文化建设中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开拓编研领域,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向社会公众呈现出更丰富的与余姚历史文化有关的原始档案和珍贵史料。
三、完善“收管存展”链条,拓展编研影响力度
档案编研不只是出了一本书,而是一整套的档案文化宣传,一场弘大的档案文化培育。征集、编研、展览是档案文化建设的“三驾马车”,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仅拉长了档案文化传播的“链条”,也让三者相得益彰,既能加大档案文化建设力度,又能使档案资源效用得到了最大化发挥。
首先,档案文化建设依赖馆藏或囿于馆藏是不够的,也是行不通的,需要“找米下锅”,征集则是最有效的途径。余姚市档案局、余姚市档案馆在征集工作上做足了功课,一方面主动拓宽档案征集渠道,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各类专题的档案资料征集征购活动,例如“余姚地方档案文献”资料征集征购、“我爱我家”家庭档案征集活动、建党百年红色档案专项征集活动。近5年来,余姚市档案馆共征集档案及图书资料662件(册、张),征购档案资料602件。这里不仅有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和参与,更有众多文化名人的积极响应、无私捐赠,一些社会上的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珍贵档案资料纷纷进馆,如:邵九华的关于河姆渡遗址工作手记、证书、书籍等;楼适夷、余秋雨等名人题词;来自防疫隔离点的感谢信;王益楠的残奥会金牌;以及相关部门移交进馆的余姚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奖杯、全国文明城市奖牌、平安金鼎等。这些档案不仅仅丰富了馆藏数量、优化了馆藏结构,更是反映余姚历史、余姚文化、余姚名人、余姚重大活动、余姚重点工程等多方面的具有余姚特色的记录,见证了余姚的历史、反映了余姚的轨迹,是余姚人民的共同财富。另一方面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充分发挥档案鉴史识今、启迪来人的社会价值。尤其是加大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赓续红色基因,弘扬爱党爱国爱乡情怀。经过多年努力,余姚市档案馆现有2个全宗专题收藏红色档案,案卷总量约百卷(件),其中包括浙东行政公署印制的饭票、浙东银行发行的抗币、民国时期日本人绘制的余姚军事地图、毛泽东给柳夷同志的回信、肖岗同志赠予张杰同志的书法、陈布雷后代捐赠的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浙东三五支队战斗生活的照片等一批珍贵的实物档案、照片档案。
其次,档案文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主要标志,这也给档案文化建设人才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要完成涉猎面广、内容多、工作量大、质量高的档案文化建设任务,必须借助社会各方力量,为编研提供实用、接地气的素材。近年来,我们采用跨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合作等模式开发各类编研作品。例如,2021年联合市政协、史志办、文广局等单位,编辑出版《红色四明映初心—余姚典藏革命文物释读》《斯人已去清风在—楼适夷书信选集》两部编研作品,2022年与余姚市政协教科卫体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编辑出版《余姚史话》,以及2024年将与阳明街道联合编辑出版《金融翘楚—宋汉章的故事》一书。
最后,档案展览是档案馆改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自身建设的最有效的途径;是档案馆向社会宣传档案,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的最直接的手段。2021年,余姚市档案馆新馆落成使用,重点打造出三个截然不同的展厅:馆藏丰富的固定展厅、神秘珍贵的特藏室、主题缤纷的临时展厅,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展厅资源,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1.结合余姚解放70周年、每年的6·9国际档案日等时间节点,举办纪念余姚解放70周年图片巡回展、红色政权货币展、红色藏品展等展览,多维度宣传浙东红色文化、姚江传统文化,将我馆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了解东南名邑的好窗口。2.依托与其他部门联动,成功举办多次展览,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例如,与市社科联、史志办、团市委、市文联等单位合作举办的红色藏品展;与中国电信宁波分公司协作举办的“‘知行合一天翼同行’纪念王阳明诞辰550周年书画展”;与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江省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合作举办的“红色四明谱芳华—纪念浙东区党委成立80周年暨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80周年书画展”等展览都是与多方联动的成功案例。3.积极挖掘社会民生领域值得关注和展示的档案,成功举办“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王水铨从军档案专题展,从一位老军人的视角,以丰富的个人档案展示了强军、强国之路的历程。与市看云楼科举文化博物馆共同举办“姚江津梁—余姚近现代徽章档案展”,用300多件来自清末、民国、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各类徽章讲述余姚故事,寻见历史印迹。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兰台也在不断地谱写新篇章,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才加入进来,为兰台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恪守兰台人“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用心谋好档案事、用力尽好档案责、用情做好档案人。

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馆主办
宁波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承办

地址:(正大门)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北路69号
备案编号:浙ICP备0506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