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要闻>宁波档案
在郑氏十七房“寻宝”
发布时间:2024-11-18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作者:茹雪

宁波经常流传着这样一段话:“十七房有三宝。棋杆最多、最高,宁波都能看到;十七房三年不下雨,河水不会涸;十七房马头墙最多,一级要比一级高,台风吹不到。”
这里的十七房就是宁波闻名遐迩的郑氏十七房。为何取此名?它只有三宝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和文化宝藏?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轨迹,去一探究竟。
七百多年前,为躲避战乱,一只乌篷船自京杭大运河悠悠南下,悄悄抵达塘路沿海岸,从此十七房郑氏家族的始祖——靖候公及家眷们在这个水灵川秀,气候宜人之地居住下来。一代代繁衍生息,苦心经营,直至后人登科入仕,逐渐壮大成名门望族。
郑氏十七房,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房子的主人是不是娶了十七房的妻妾?其实郑氏虽然是大户人家,也有妻妾,但是此“十七房”非彼“十七房”。十七房的由来是因原族长郑氏排行十七,人尊称十七太公,故而得名。
灼灼其华,风禾尽起。现存的“郑氏十七房”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除了少数明代建筑以外,绝大部分为清乾隆至光绪年间所建。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工艺精湛、画梁飞檐、风格迥异,是目前国内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
十七房村位于杭州湾畔滨海小镇——澥浦,一个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村,有乾隆年间成亲王亲题“淇水烟波半含春色”的手迹。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村,大半的房子都建在水边,形成了水边有宅,宅边有水,家家有埠头的景象。
村子中心的湖叫佛迹湖,以它为分界线,郑氏十七房的建筑分布呈现两种明显不同的风格。佛迹湖南面和西南的房子错落有致,北面的房子则鳞次栉比。佛迹湖的周边分布着熙园、凤仪楼、东华房、郑氏家祠、源茂里、鼎丰房、恒祥房、兴房、湛房、淳园、明清街、郑府、烟波亭、烟雨亭等景观或建筑。
明清街原本是郑氏十七房最繁华的商业街,在这里曾拍摄过央视电视剧《郑氏十七房》。如今,除了重建的老凤祥银楼、四恒银号等老字号以外,还有餐厅、茶吧、甜品店等休闲娱乐的新店铺,建筑风格秉承民居的特色,古色古香,又别具特色。
走在十七房古老的石板街上,随处可见的马头墙、石雕、牌坊、石质棋杆格等古建筑,见证着宁波百年来的发展,陪伴着宁波人百年来的奋斗。
穿越岁月的长河,与过去的辉煌相遇。郑氏十七房历史上文人儒士、名商巨贾辈出,被誉为甬商之源。从这里走出了晚清最大的全盛民信局创办人郑景丰、“老凤祥”银楼创始人郑熙、老北京“四恒银号”创办人郑世昌、中国第一家大型冷藏企业的开创者郑方正、英雄墨水创始人郑尊法等一大批商业巨子。
从康熙到光绪中期,郑氏共有6支经商“天团”,大约40余人,是一支庞大的商业队伍。在这个大家族里,有一位叫郑熙的子孙,他虽不是最早出去经商的,也不是生意做得最大的,但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百年老店,一段传奇的佳话。
1844年,郑熙到上海办起了最早的钱庄,并在嘉兴、汉口、广州等多地设立了分号,生意做得十分红火。4年后,郑熙又在上海小东门方浜路开办了“凤祥银楼”,前店后场,银楼收买金银器皿熔炼制成首饰发售。由于店内有一批手艺高超的师傅,所打造的金饰,成色十足、款型别致,深受顾客喜爱。凤祥银楼创办没多久就成为上海银楼业的巨擘。
老凤祥商标的设定,就源自郑氏十七房的建筑特色。郑氏十七房的很多屋檐、墙壁、石板上都刻有飞翔的凤凰图案。郑熙在创办银楼过程中,有一天突然想到了老宅的凤凰图案,于是就把商号定为“凤祥”,并以十七房凤凰的原型做了银楼的商标。
中国古代金银制作技艺博大精深,老凤祥较为完整地汲取了中国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精华。1983年,国际奥委会为表彰荣高棠为中国体育发展做出的贡献,决定授予其奥运银质勋章。当时,国家体委会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制作企业。上海市政府就推荐了老凤祥来制作该枚勋章。当勋章送到萨马兰奇手中后,这位见多识广的主席也忍不住啧啧赞叹:“中国人制作的勋章,比我们的原样丝毫不逊色,甚至更精美。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复制得最好的一个勋章,令人惊叹!”此后,老凤祥擅长制作勋章的名声又远播千里,公司承接了各种体育运动比赛的奖杯、奖牌。
党章守护者张人亚也曾是一位“老凤祥人”。15岁时他在老凤祥银楼当学徒,看到金银业工人受资本家盘剥,因此生活十分艰难。张人亚目睹了当时中国工商界的黑暗,毅然决定投身革命,并于1922年领导了上海金银业工人大罢工。老凤祥银楼总店也因此被列入“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名单。
一百多年前,十七房人背井离乡去上海、香港等大城市,甚至海外打拼创业。他们秉承敢于冒险、克勤克俭的经营理念,艰苦创业、诚信经商。富起来的乡贤,反哺家乡、报效桑梓,他们兴办教育、医疗,扶贫济困,修桥铺路,造福故里。
十七房村的家训是“崇商尊儒、明礼诚信、乐善好施、慈孝睦邻”,经后代传承至今。如今,这则家训被镌刻在村庄入口处的社区公约展示墙上。
作为镇海唯一一个“中国传统村落”,近年来,十七房村按照“全域化统筹、景区化运营、农旅文融合”思路,发挥自身独有的区位、生态、历史、人文等资源优势,引进开元旅业,借助社会资本,修缮明清古建筑群,恢复了古村落的历史格局和风貌。同时培育以乡村旅游休闲为目的地的特色景区,改建郑家老农场为村文体休闲中心,“女祠”成功转型为镇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嵌入“有茗老宿”精品民宿、“临水小宅”咖啡吧、“酒香人家”米酒坊等新业态,集聚人气、烟火气和人文气,实现华丽转身。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节庆、展览、民俗体验等,让澥浦船鼓、澥浦农民画、十七房马灯等非遗民俗秀出“国潮”时尚,向游客展示千年“马头墙”的诗情画意……
郑氏十七房的故事仍在继续,新的创业家和企业家正在这片土地上崛起。他们致力于传承和发扬郑氏十七房的创新精神,为村落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郑氏十七房将发展成为一个融合且富有活力的地方,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这只宝匣,等你来发现!

在郑氏十七房“寻宝”
发布时间:2024-11-18 来源:
作者:茹雪

宁波经常流传着这样一段话:“十七房有三宝。棋杆最多、最高,宁波都能看到;十七房三年不下雨,河水不会涸;十七房马头墙最多,一级要比一级高,台风吹不到。”
这里的十七房就是宁波闻名遐迩的郑氏十七房。为何取此名?它只有三宝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和文化宝藏?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轨迹,去一探究竟。
七百多年前,为躲避战乱,一只乌篷船自京杭大运河悠悠南下,悄悄抵达塘路沿海岸,从此十七房郑氏家族的始祖——靖候公及家眷们在这个水灵川秀,气候宜人之地居住下来。一代代繁衍生息,苦心经营,直至后人登科入仕,逐渐壮大成名门望族。
郑氏十七房,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房子的主人是不是娶了十七房的妻妾?其实郑氏虽然是大户人家,也有妻妾,但是此“十七房”非彼“十七房”。十七房的由来是因原族长郑氏排行十七,人尊称十七太公,故而得名。
灼灼其华,风禾尽起。现存的“郑氏十七房”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除了少数明代建筑以外,绝大部分为清乾隆至光绪年间所建。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工艺精湛、画梁飞檐、风格迥异,是目前国内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
十七房村位于杭州湾畔滨海小镇——澥浦,一个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村,有乾隆年间成亲王亲题“淇水烟波半含春色”的手迹。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村,大半的房子都建在水边,形成了水边有宅,宅边有水,家家有埠头的景象。
村子中心的湖叫佛迹湖,以它为分界线,郑氏十七房的建筑分布呈现两种明显不同的风格。佛迹湖南面和西南的房子错落有致,北面的房子则鳞次栉比。佛迹湖的周边分布着熙园、凤仪楼、东华房、郑氏家祠、源茂里、鼎丰房、恒祥房、兴房、湛房、淳园、明清街、郑府、烟波亭、烟雨亭等景观或建筑。
明清街原本是郑氏十七房最繁华的商业街,在这里曾拍摄过央视电视剧《郑氏十七房》。如今,除了重建的老凤祥银楼、四恒银号等老字号以外,还有餐厅、茶吧、甜品店等休闲娱乐的新店铺,建筑风格秉承民居的特色,古色古香,又别具特色。
走在十七房古老的石板街上,随处可见的马头墙、石雕、牌坊、石质棋杆格等古建筑,见证着宁波百年来的发展,陪伴着宁波人百年来的奋斗。
穿越岁月的长河,与过去的辉煌相遇。郑氏十七房历史上文人儒士、名商巨贾辈出,被誉为甬商之源。从这里走出了晚清最大的全盛民信局创办人郑景丰、“老凤祥”银楼创始人郑熙、老北京“四恒银号”创办人郑世昌、中国第一家大型冷藏企业的开创者郑方正、英雄墨水创始人郑尊法等一大批商业巨子。
从康熙到光绪中期,郑氏共有6支经商“天团”,大约40余人,是一支庞大的商业队伍。在这个大家族里,有一位叫郑熙的子孙,他虽不是最早出去经商的,也不是生意做得最大的,但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百年老店,一段传奇的佳话。
1844年,郑熙到上海办起了最早的钱庄,并在嘉兴、汉口、广州等多地设立了分号,生意做得十分红火。4年后,郑熙又在上海小东门方浜路开办了“凤祥银楼”,前店后场,银楼收买金银器皿熔炼制成首饰发售。由于店内有一批手艺高超的师傅,所打造的金饰,成色十足、款型别致,深受顾客喜爱。凤祥银楼创办没多久就成为上海银楼业的巨擘。
老凤祥商标的设定,就源自郑氏十七房的建筑特色。郑氏十七房的很多屋檐、墙壁、石板上都刻有飞翔的凤凰图案。郑熙在创办银楼过程中,有一天突然想到了老宅的凤凰图案,于是就把商号定为“凤祥”,并以十七房凤凰的原型做了银楼的商标。
中国古代金银制作技艺博大精深,老凤祥较为完整地汲取了中国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精华。1983年,国际奥委会为表彰荣高棠为中国体育发展做出的贡献,决定授予其奥运银质勋章。当时,国家体委会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制作企业。上海市政府就推荐了老凤祥来制作该枚勋章。当勋章送到萨马兰奇手中后,这位见多识广的主席也忍不住啧啧赞叹:“中国人制作的勋章,比我们的原样丝毫不逊色,甚至更精美。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复制得最好的一个勋章,令人惊叹!”此后,老凤祥擅长制作勋章的名声又远播千里,公司承接了各种体育运动比赛的奖杯、奖牌。
党章守护者张人亚也曾是一位“老凤祥人”。15岁时他在老凤祥银楼当学徒,看到金银业工人受资本家盘剥,因此生活十分艰难。张人亚目睹了当时中国工商界的黑暗,毅然决定投身革命,并于1922年领导了上海金银业工人大罢工。老凤祥银楼总店也因此被列入“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名单。
一百多年前,十七房人背井离乡去上海、香港等大城市,甚至海外打拼创业。他们秉承敢于冒险、克勤克俭的经营理念,艰苦创业、诚信经商。富起来的乡贤,反哺家乡、报效桑梓,他们兴办教育、医疗,扶贫济困,修桥铺路,造福故里。
十七房村的家训是“崇商尊儒、明礼诚信、乐善好施、慈孝睦邻”,经后代传承至今。如今,这则家训被镌刻在村庄入口处的社区公约展示墙上。
作为镇海唯一一个“中国传统村落”,近年来,十七房村按照“全域化统筹、景区化运营、农旅文融合”思路,发挥自身独有的区位、生态、历史、人文等资源优势,引进开元旅业,借助社会资本,修缮明清古建筑群,恢复了古村落的历史格局和风貌。同时培育以乡村旅游休闲为目的地的特色景区,改建郑家老农场为村文体休闲中心,“女祠”成功转型为镇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嵌入“有茗老宿”精品民宿、“临水小宅”咖啡吧、“酒香人家”米酒坊等新业态,集聚人气、烟火气和人文气,实现华丽转身。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节庆、展览、民俗体验等,让澥浦船鼓、澥浦农民画、十七房马灯等非遗民俗秀出“国潮”时尚,向游客展示千年“马头墙”的诗情画意……
郑氏十七房的故事仍在继续,新的创业家和企业家正在这片土地上崛起。他们致力于传承和发扬郑氏十七房的创新精神,为村落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郑氏十七房将发展成为一个融合且富有活力的地方,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这只宝匣,等你来发现!

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馆主办
宁波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承办

地址:(正大门)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北路69号
备案编号:浙ICP备0506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