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上的宁波记忆
作者:琪丽
7000年前的河姆渡,一声嘹亮的骨笛,划破蒙昧。神秘且未知的声音,带着远古的气息扑面而来……从此,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音乐宁波随着律动的音符,开始讲述它的故事……
永丰路35号,也就是现在的市图书馆(老馆)附近,宁波唱片厂的原址就坐落于此。1978年,由宁波无线电三厂唱片科分出,独立建厂,隶属于中国唱片公司。与上海唱片厂、成都唱片厂、北京唱片厂合称“中国四小龙”。
针尖一圈一圈划过纹路,一段尘封了40多年的记忆,缓缓打开……
一
宁波唱片厂的前身就是宁波圆珠笔厂。宁波圆珠笔厂成立于1962年8月,张明华任第一任厂长,厂址就在海曙区濠河头附近。后来,由于企业订单大幅增长,原来的办公空间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于是,由市轻工业局出面搬迁到永丰路35号,一半是圆珠笔厂,另外一半给了制袜厂。
60年代中期,圆珠笔厂开始涉及电唱机领域,最初是承接上海漕河泾唱机厂电唱机零部件外加工业务,配套生产电机和木壳。之后,开始自行研发生产电唱机,派了七个人在漕河泾电唱机厂学习了一个月。
圆珠笔厂生产电唱机得到了市里、省里的大力支持,1966年前后,开始生产四速电唱机。宁波圆珠笔厂更名为宁波电唱机厂(后改名为宁波无线电三厂),电唱机厂车、铣、刨等各类设备齐全,是当时浙江省唯一一家电唱机厂。
省里给宁波的指标是一年生产电唱机8000台,是全国同行业中生产电唱机批量较大的企业之一。60年代末,宁波无线电三厂生产的四速电唱机,黄色的木壳上写着:最高指示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
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宁波开始生产两用机、三用机,带播放、收音和功放的功能。当时,宁波无线电三厂和宁波航海仪器三厂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航海仪器三厂是生产军工设备的,实力最强,生产电唱机自然不在话下。70年代中期,宁波生产“红旗”牌C691电唱机很畅销,一台机子40多元,差不多是老百姓一个月的收入。价格不贵又很实用,所以这款三用电唱机很受市民欢迎。
因为唱机生意非常好,宁波开始谋划生产唱片,并派了一批人去成都学习技术,回来后立马开始投入设备,着手生产唱片。1978年,宁波唱片厂成立。当时,厂里一下子招了100多个小年轻,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改革发展的浪潮中,见证着宁波唱机唱片事业一步一步走向辉煌和鼎盛。
1988年,曾经风光无限的唱机唱片厂受到外来合资品牌以及磁带、录像带的冲击,宁波唱机唱片厂的各类产品生产量逐渐萎缩,直到全线停产。
二
宁波跟中国唱片工业最早的触碰,大概是在20世纪初叶。有个名叫乐洪生的法国人来到上海,他招聘宁波人张长福作助手,从法国带来录音设备与录音师,由张长福请中国著名艺人来录音,然后运往法国制成唱片,再运回中国销售。
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的唱片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新时期的文艺事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繁花似锦的绚丽景象。
新时期的唱片事业多姿多彩,由全国仅有一家唱片公司的局面扩展为极盛时期达到300多家的竞争异常激烈的民族工业。
据宁波市档案馆资料记载,1980年9月23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宁波唱片厂召开唱片鉴定会议。经鉴定,我省第一家唱片厂——宁波唱片厂生产的175毫米薄膜唱片质量合格,同意列入国家计划,正式投产。
1980年生产的,编号为BM-30001一张绿色的唱片,大概是宁波唱片厂正式投产后生产的第一张唱片,灌录的是由耿莲凤、张振富演唱、战友文工团小乐队伴奏的男女生二重唱《望月》《浪花》等。
特别是恢复高考以后,全国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无数学子全力奋战,宁波唱片厂灌录的英语学习资料供不应求。1982年底添置了盒式磁带复录设备,进行磁带复录生产,质量在全国同行业评比中名列前茅。
之后,宁波唱片厂开始录制单声道流行歌曲,制作立体声唱片。据资料记载,宁波唱机唱片厂(简称)具有年产10万台电唱机、1000万张唱片和复录120万盒式磁带的生产能力。同时,深受广大青年听众喜爱的流行音乐也迅速成长起来,宁波唱片厂灌录的主要唱片除了越剧《君子亭》《盘夫索夫》等之外,还有李谷一、蒋大为等歌唱家的曲目。
7寸0.30元一张,10寸0.55元一张,薄膜唱片因为价格便宜、质量好,深受市民的欢迎。宁波唱片厂还成立了发行站,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纷至沓来。一张张红红绿绿的薄膜唱片,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承载着一群人激情昂扬的青春。
三
从承接上海唱片厂的外包业务到60年代末宁波开始生产四速电唱机,从电唱机生产设备的土法上马,到宁波唱片厂独立建厂,成为继上海、成都之后,中国第三大唱片生产基地。这一段历史书写着音乐宁波发展史上的生动篇章,也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涵。
低调务实的工匠精神。王阳明提倡的“事上磨练”,黄宗羲提出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都是属于实学的范畴。宁波人长期受浙东学派的熏陶,低调、务实的精神禀赋早已是融入血脉的因子。当时,宁波唱片厂有一个八级技工叫徐良华,带着厂里的一帮师傅土法上马,自己制造了两台压片机。因为没有模板,也没有师傅指导,所有的技术难点都是厂里的技工一次次尝试,摸索出来的。刀口的软硬度、压铸的紧实,都很有讲究,光是穿洞这一个步骤,也是磨了一两年才把火候掌握好。
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刻纹是制作唱片的一道重要工序。当时,全国仅有的两台刻纹机在上海和成都,每次刻纹都要到成都去。1979年左右,唱片销量剧增,宁波唱片厂召开会议,商议自行刻纹。经过市政府同意,耗资17.4万美金,从德国购买了纽曼VMS-80型刻纹机。据张明华回忆,购买刻纹机的资金大多来源于贷款,约80多万人民币,相当于企业未来几年的利润。不守摊、求发展,宁波勇于先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刻纹机对防震、防尘的要求很高,唱片厂建造了专门的刻纹室,并派了清华大学电子相关专业毕业的吕国芳去成都学习刻纹技术,专门负责唱片刻纹和刻纹机的管理。至此,宁波成为第三家可以完全独立生产唱片的工厂。正是这种前瞻视野和敢为人先的精神,成就了宁波中国唱片“四小龙”之一的地位。
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从全省第一家电唱机厂到宁波唱片厂成立,宁波勇敢立潮头,也永远立潮头。据了解,当时,市里对电子行业的要求是“领一个、抱一个、后面跟一个”,宁波唱机唱片厂(简称)技术力量比较雄厚,有70多个技术人员,企业不断推陈出新,产品由普及型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先后试制生产了全自动立体声电唱机和立体声唱片,产品产量、质量更上一层楼。据资料记载,1982年收、唱两用机获浙江省家用电器“欢乐奖”;唱片在1982、1983年全国同行业产品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三、第二名;1984年BM-170薄膜唱片被评为浙江省优质产品;唱片生产的试制成功,曾分别获浙江省、宁波市科技成果奖。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宁波唱机唱片厂参加上海举办的电子工业品展,时任宁波市委书记葛洪升亲自到唱机厂试听,关心生产进度。
顺着跃动的音符回溯,尽管宁波唱机唱片厂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在音乐宁波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