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要闻>业内动态
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 探索档案数据应用与治理新形态
发布时间:2025-01-20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各级档案部门把握大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拓展档案数字化服务新场景,探索档案数据应用与治理新形态,更好发挥档案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档案数据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新功能新定位,高站位部署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浙江省主动谋划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变革。2013年11月,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将“大力发展覆盖全省的数字档案馆(室)”写入全会决定。2016年2月,省政府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档案管理和开放共享示范工程”列入其中。2020年11月和2023年12月,省“两办”先后印发《关于新时代全面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和《关于推进新时代档案事业现代化先行的意见》,全面推进数字赋能、现代化先行“1588”体系建设。聚焦档案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施“汇聚畅流”行动,全面打造各级各类数字档案馆(室)一体联网、档案数据分级分类、安全可控、高效畅流的“溪湖河江海”数字档案“水系”。从“十二五”至今,全省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持续扩面提质,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建成率72%,省、市、县三级综合档案馆全部建有集中式数字档案室,通过测评的企业集团数字档案馆位居全国前列。

二、推进“四个融入”,拓展档案数据数字化应用新场景

各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动数字化应用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现实需求同频共振、融合发展。推进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归档和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建设全省政务数据归档交换系统,打造省、市、县三级在线一体协同归档范式,现已归集1.1亿件政务服务电子文件,牵头编制的《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规范》成为国家标准。会同省财政厅打造“浙里报账”电子会计档案系统,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提档升级,创新电子会计档案回流属地单位策略,覆盖全省2万余家预算单位,节约财政建设运维资金3亿元以上,获省改革突破奖银奖。住房公积金系统依托电子档案共享,实现异地公积金贷款本地提取、按约还款,助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档案查阅利用省域实现“一网通办、异地查档、电子出证”。“浙里档案”APP贯通人社、民政等12个部门31个数据接口,获省改革突破奖铜奖。省人社厅建成应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归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561万余卷,服务办事群众246万余次。嵊州市开发运用公共数据档案化治理算法,汇集校核个人全生命周期档案数据6000万余条。会同公检法司等部门印发行刑衔接案件数字卷宗管理制度,全过程指导建设法院“一张网”归档模块,扎实推进“政法一体化”办案电子化归档。全省档案馆开展企业档案数据存证备份服务,有效防范化解企业涉法涉诉风险。

三、赋能“四个体系”,探索档案数据数字化治理新方式

围绕“四个体系”建构“一体智能、数字治理、高效协同”的省域档案工作整体智治框架。在治理体系方面,着力打造档案监管“掌上执法”场景,实现全省所有档案执法监管信息“掌上可查”、执法监管事务“掌上可办”、各类监管事项“掌上可管”。梳理形成档案核心业务政策、流程、目标、绩效“四张清单”,大力推动省域档案工作指数无感监测。在资源体系建设方面,各级综合档案馆全部配备电子档案接收系统,逐步建立起以电子档案为主导的档案数字资源体系,省档案数据共享中心归集省、市、县数字档案资源6070万件。省档案馆牵头推进馆室一体化建设,各地分布实施“目录数据汇交”“目录全文脱敏”“馆藏档案联动开放审核”等8个应用场景。在利用体系建设方面,建成浙江档案服务网,对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丰富拓展长三角区域档案查询利用内容,探索推进档案数据智能运用。杭州市西湖区通过智能分析,推动企业档案数据跨部门共享利用,已为8000余家企业提供精准政策推送服务,政策兑现资金近2亿元。在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信创改造,常态化开展档案馆重要档案信息系统安全检测,市、县综合档案馆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率达100%。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1月20日 总第4241期 第二版   作者:浙江省档案局)

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 探索档案数据应用与治理新形态
发布时间:2025-01-20 来源:
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各级档案部门把握大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拓展档案数字化服务新场景,探索档案数据应用与治理新形态,更好发挥档案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档案数据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新功能新定位,高站位部署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浙江省主动谋划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变革。2013年11月,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将“大力发展覆盖全省的数字档案馆(室)”写入全会决定。2016年2月,省政府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档案管理和开放共享示范工程”列入其中。2020年11月和2023年12月,省“两办”先后印发《关于新时代全面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和《关于推进新时代档案事业现代化先行的意见》,全面推进数字赋能、现代化先行“1588”体系建设。聚焦档案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施“汇聚畅流”行动,全面打造各级各类数字档案馆(室)一体联网、档案数据分级分类、安全可控、高效畅流的“溪湖河江海”数字档案“水系”。从“十二五”至今,全省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持续扩面提质,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建成率72%,省、市、县三级综合档案馆全部建有集中式数字档案室,通过测评的企业集团数字档案馆位居全国前列。

二、推进“四个融入”,拓展档案数据数字化应用新场景

各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动数字化应用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现实需求同频共振、融合发展。推进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归档和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建设全省政务数据归档交换系统,打造省、市、县三级在线一体协同归档范式,现已归集1.1亿件政务服务电子文件,牵头编制的《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规范》成为国家标准。会同省财政厅打造“浙里报账”电子会计档案系统,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提档升级,创新电子会计档案回流属地单位策略,覆盖全省2万余家预算单位,节约财政建设运维资金3亿元以上,获省改革突破奖银奖。住房公积金系统依托电子档案共享,实现异地公积金贷款本地提取、按约还款,助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档案查阅利用省域实现“一网通办、异地查档、电子出证”。“浙里档案”APP贯通人社、民政等12个部门31个数据接口,获省改革突破奖铜奖。省人社厅建成应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归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561万余卷,服务办事群众246万余次。嵊州市开发运用公共数据档案化治理算法,汇集校核个人全生命周期档案数据6000万余条。会同公检法司等部门印发行刑衔接案件数字卷宗管理制度,全过程指导建设法院“一张网”归档模块,扎实推进“政法一体化”办案电子化归档。全省档案馆开展企业档案数据存证备份服务,有效防范化解企业涉法涉诉风险。

三、赋能“四个体系”,探索档案数据数字化治理新方式

围绕“四个体系”建构“一体智能、数字治理、高效协同”的省域档案工作整体智治框架。在治理体系方面,着力打造档案监管“掌上执法”场景,实现全省所有档案执法监管信息“掌上可查”、执法监管事务“掌上可办”、各类监管事项“掌上可管”。梳理形成档案核心业务政策、流程、目标、绩效“四张清单”,大力推动省域档案工作指数无感监测。在资源体系建设方面,各级综合档案馆全部配备电子档案接收系统,逐步建立起以电子档案为主导的档案数字资源体系,省档案数据共享中心归集省、市、县数字档案资源6070万件。省档案馆牵头推进馆室一体化建设,各地分布实施“目录数据汇交”“目录全文脱敏”“馆藏档案联动开放审核”等8个应用场景。在利用体系建设方面,建成浙江档案服务网,对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丰富拓展长三角区域档案查询利用内容,探索推进档案数据智能运用。杭州市西湖区通过智能分析,推动企业档案数据跨部门共享利用,已为8000余家企业提供精准政策推送服务,政策兑现资金近2亿元。在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信创改造,常态化开展档案馆重要档案信息系统安全检测,市、县综合档案馆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率达100%。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1月20日 总第4241期 第二版   作者:浙江省档案局)

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馆主办
宁波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承办

地址:(正大门)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北路69号
备案编号:浙ICP备0506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