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5日由中国档案学会与陕西省档案学会联合举办的“方言建档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档案局馆的代表,特邀的陕西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专家,以及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档案学会秘书长邓小军主持,陕西省档案局馆长王建领致辞。
浙江省档案局朱南雁调研员在“留住正在消逝的声音--浙江方言语音档案建设研究”的报告中指出浙江省是全国最早开展方言建档的省份之一。在浙江省文化强省理念下,结合省市县各级档案部门健全的组织结构和专业化存储的优势开展方言建档工作。目前已取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开发利用多彩的方言建档成果,如建立了内容完备、体系健全的浙江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库,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记录方式,创新了“档案部门+”的模式,开发的《乡音的呼唤--浙江方言语音典藏(光盘版)》产品社会反响强烈。
天津市档案局周利成副处长以“漫谈天津方言系列文化产品”为题,介绍了天津市方言建档工程的情况。天津市2014年启动方言建档,经过选取发言人、编写建档文本、录制等工作,2015年初已建成天津方言语音资料库,采用天津话与音视频形式记录下来,在天津市档案馆进行完整系统保护。另外该馆侧重文化产品的开发,与天津电视台制作天津方言3集专题片《听见天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社会宣传合作方面还积极参加2017年8月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的宣传片制作。
陕西省档案局王辉副调研员在“传承非遗文明,纪录方言文化--陕西省档案局馆方言语音建档工作概述”报告中指出陕西省档案局注重名人档案、特色档案、民间档案的建设,并以方言语音建档工作为突破口。自2016年起以县为单位在陕西省全面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并将方言建档工作纳入2016、2017年工作考核范围。通过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与高校、专家等合作,同时借力社会各界,发动全社会参与。
广东省东莞市档案局陈美婵副局长从东莞的人文地理说起,通过东莞方言地图强调方言建档是以抢救为目的,而非推广方言。2014年2月《建立东莞方言档案工作实施方案》的下发从制度上保障了东莞方言建档工作的开展。该市方言建档工作最大特色在于邀请专家参与合作,通过委托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进行具体实施田野调查、语料整理和资料库制作等工作,同时还委托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搭建东莞方言档案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东莞市档案局制定了《东莞方言档案分类编号方案》以利于方言档案的归档整理。
下午会议的发言人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各自方言语音建档工作情况,还有2位专家学者对“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进行了系统论述。
湖北省档案局柯黎处长介绍了湖北省通过“省级统筹、市州组织、县级落实”的顶层设计,在统一语音标注形式、统一语音发言人的遴选条件、统一音频视频录制标准技术、统一成果整理内容和方式、统一成果移交的内容和载体这“五个统一”的基础上开展的方言建档工作。
云南省档案局梁雪花处长介绍了云南省立足少数民族大省的特色,“以民族为单元,人物为核心”开展的少数民族口述记忆抢救工作,并建成了少数民族口述记忆数据库,通过向社会公布可以公开的访谈内容、举办档案展览、开展编研、制作专题片、提供网上查询等方式展现口述记忆资源。
陕西省佛坪县档案局李业江副局长以“精心组织,传承记忆,多措并举,留住乡愁”为题,强调该县克服自身人手不够的困境,在省局的规划下,最好、最快地完成了方言建档工作的经验。
在研讨会上,教育部长江学者、陕西师范大学邢向东教授介绍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背景、目标与定位、总体任务、工作程序和环节等方面情况。作为科学、规范、前瞻的国家工程,有力的组织、先行的顶层设计和规范标准、落到实处的过程管理以及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等有效做法,在方言建档中是值得借鉴的。
清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张鹏工程师展示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唯一平台“语保工程采录展示平台”的功能区,如“专业平台”方言地图绘制功能、“公众平台”众筹众包的“家乡话”等。同时强调平台的作用不仅是收录,更是利用与开发。目前除平台外,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家乡话”的APP和微信公众号“乡音”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下午的交流发言环节中,广东省档案学会、武汉市档案局、四川大学、辽宁省档案局、大冶市档案局的专家就方言建档与国家“语保工程”的关系、档案部门方言建档的特色、新媒体环境下方言建档的利用与开发、方言建档与学术的结合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陕西省档案学会李玉虎理事长作会议总结。
方言作为文化符号之一,是各地特有的地域名片,为避免其“失之无声,消之无形”,档案部门通过主动建档方式将方言留存下来。方言建档是各地档案局(馆)传承文化记忆、建设档案文化的新举措。此次会议分享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方言建档成功工作经验,为各地方言建档工作提供了借鉴参考。(云南大学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