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003年—2022年,二十年回望,是镇海档案工作干在实处、跨越发展的二十年,秉承“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使命,镇海档案人深刻感悟“八八战略”前瞻布局,深入践行“三个走向”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锚定“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任务,强基础、补短板、聚合力、展优势,奋力开创镇海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突出民生为本,打好资源集聚组合拳
民生之所需,就是档案工作之所向。二十年来,镇海档案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档案资源建设,整合全域档案资源,着力丰富馆藏内容,优化馆藏结构,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2003年,镇海区档案馆馆藏档案仅有4.6万卷697件,至2022年底,馆藏档案增长至16.7万卷42.7万件,其中民生档案资源占45%以上,成果丰硕。
一是加强调研,摸清民生档案资源底数。历任局馆领导多次赴重点民生档案形成单位,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对涉民单位形成的各类民生档案进行排查和登记,摸清各单位室藏民生档案情况。针对全区民生档案分散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情况,印发《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圈定婚姻登记、养老保险、征地拆迁、宅基地审批等档案为第一批重点民生档案,编印《镇海区民生档案分布及查阅指南》,收录区档案馆及相关部门保存的重点民生档案,加快民生档案“一站查”步伐。
二是强化监督,推进民生档案资源管理。区档案部门在规范化指导、档案年检、执法检查和日常监管中加大民生档案监管力度,将民生档案管理情况列入各单位档案工作考核范围,明确民生档案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及管理办法、整理细则。如联合区国土部门出台《镇海区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档案管理办法》,规范拆迁档案管理机制,连续15年将拆迁档案管理纳入镇(街道)档案工作年检重点内容,多次会同区相关部门开展专项督查,取得良好成效。
三是部门协同,强化民生档案资源集成。强化与民政、农业、建设、教育、卫生等单位的联系沟通,建立协作机制,合力推进重点民生档案接收。在重点抓好一级全宗单位档案进馆的同时,对未到进馆年限的民生档案,通过协商提前接收进馆;对二级全宗单位形成的民生档案及破产企业民生档案,与主管单位合作接收进馆。如抢救性接收户粮档案、婚姻档案实现每2年移交进馆一次,契税档案每年移交进馆等。同时加大山林承包、土地延包、村民建房、卫生医疗等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民生档案馆藏资源库,为全区档案信息共享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城乡一体,探索共治共建新路径
二十年来,镇海区始终坚持聚焦城乡档案工作一体融合发展,完善农村基层档案管理机制,健全区—镇街—村社三级档案工作体系,全力夯实农村基层档案工作基础。
一是夯实基层基础,服务乡村振兴。早在1997年,区档案部门就部署启动行政村规范化创建工作。2006年,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至2013年,全区各村(社区)综合档案室全部建成省级行政村规范化或示范档案室。2020年以来,以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整体试点为契机,整体推进全域村(社区)数字档案室建设,完成41个村2001-2020年重要档案数字化加工,村级重要档案数字化率由10%跃升至93.5%,为实现农村基层档案数据监管、集成、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坚持高效监管,健全治理体系。按照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全面构筑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紧密协作的三级联动档案工作网络,同时坚持督考引领,激发基层档案工作活力。明确各村(社区)档案工作由党组织书记直管,并在开展档案工作年检时延伸检查1-2家村(社区),进一步压实档案工作主体责任。各镇(街道)将档案工作纳入村(社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及基层巡察范围,考核结果与村(社区)干部、档案员奖惩挂钩,确保基层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抓到底、抓到位。
三是聚力一体管理,推进平台建设。着眼农村档案现代化管理要求,于2008年启动推进村(社区)档案现代化管理,各村(社区)档案管理方式由传统人工管理转变为计算机管理,相关经验做法在2010年全国农村档案工作会议上得到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的肯定。2011年,依托区级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将区数字档案室系统延伸至全区村(社区),构建“1+6+N”的区、镇街、村社三级档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对全区农村档案资源的智能化管理,进一步强化全区村(社区)档案工作监管力度。相关经验做法被列入2020年国家档案局经济科技创新二类案例。
坚持数智赋能,跑出档案服务加速度
二十年来,镇海档案部门始终注重围绕大局,聚力服务,通过数字赋能,促进资源集成,建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为民、亲民、便民档案利用服务体系,持续释放档案大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叠加、倍增作用。
一是需求至上,绘就“民生图”。在推进档案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坚持利用优先,对群众利用率较高的全宗和专题档案优先开展数字化。至2022年底,已完成1500余万页纸质档案字化加工,数字化率达95%以上;完成14万余张照片档案数据重制,数字化率达100%。根据省市民生档案专题库建设的标准,规范建立专题数据库和分布式、规范化、可共享的区域性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群。截至目前,馆藏档案信息系统共有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32个,文件级目录100余万条。
三是服务延伸,画好“同心圆”。2012年,抓住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的有利机遇,创造性地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新途径,通过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上下三级双向贯通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使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查阅档案,《中国档案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我区创新做法。2019年以来,为完善“异地查档、跨馆出证”机制,推出四川、河南等5省8地档案馆“远程受理、跨馆出证”异地协同办理服务,实现新老镇海人查档“最多跑一次”“最近跑一地”。2020年以来,将档案查询利用事项纳入各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依托镇海区档案信息共享利用平台,以分级共享的形式,形成辐射全区90个村社的档案资源三级共享查阅机制,推送共享户籍迁移、村民建房、土地承包等7类32万件民生档案,形成档案公共服务普惠、便利新格局。
三是典型应用,添彩“服务网”。围绕档案工作核心业务数字化改革,积极探索档案信息数据化利用需求机制,建立全区涉农人口信息关联库,加快民生档案数据融合,深入开展以完善身份证信息为利用标识的数据治理,2021年6月,在“宁波办事”自助服务终端新增镇海档案电子出证事项,2021年9月,在浙里办APP上线“镇海掌上查档”典型应用,实现馆藏婚姻、契税、工伤认定等11类民生档案数据化电子出证,极大提升档案查阅质效。目前,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浙江档案服务网、掌上查档小程序、长三角异地查档等平台,公众查档实现掌上零距离。全年档案服务网办人数增长500%,网办率占58.49%,网办率同比增长36.46%。
二十年久久为功,二十年兰台写春秋。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镇海档案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强化“档案工作姓党”政治属性,坚持创新制胜、变革重塑,坚持服务为先、实干兴档,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争当“三个走向”排头兵,不断增强档案工作精准度,在档案事业发展新征程中乘风破浪、开拓奋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档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