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要闻>专题专栏>主题征文
二等奖:奉化区档案馆 柳满芬 许霖 践行“三个走向”,勇攀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3-05-31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奉化区档案馆 柳满芬

   

  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为浙江的全面发展量身打造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同时为档案工作的前景和未来发展提出“三个走向”的重要论述。在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又作出了重要的批示,把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和重要作用重新定位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为新时代档案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定调、指明方向。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奉化区档案馆,以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走向”重要论述为工作指南,明方向、整资源、展优势、辟路径,积极推动奉化区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跨越发展,迈向崭新的高地。

  一“走向依法管理”是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石

  党的二十大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揭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根本作用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法治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档案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必然要将档案工作的法治化推向深远。

  1、加强法治精神宣传。近年来,奉化档案馆紧紧围绕“走向依法管理”开展工作,依托《档案法》的修订,大力推进《档案法》等法规制度的宣传,结合每年的“普法月”提升普法宣传中受众的广度和精准度,不断聚焦理顺档案工作的管理机制,以完善规章制度夯实基础为抓手,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构建法理的管档用档制度。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是构建档案利用法理上的基础,确保档案在管理利用通畅和安全。2019年,奉化档案馆拟制了档案预接收方案,主动参与区档案局的联合年检工作,对提交进馆申请的单位进行预进馆资格的审查,符合条件的单位预先提交数字化成果进馆,满足进馆条件后,实体档案方可进馆,对于不符合进馆条件单位责令在规定期间内完成整改,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环节,期限内整改未达标或未整改的单位,不再纳入本次进馆计划周期,为档案的依法接收建起第一道屏障。同时,在原有档案查阅利用制度的基础上,又新拟制了“档案复制审批制度”、“照片档案利用审批制度”等七项查阅利用管理制度,确保档案查阅合理、合规、合法,且满足群众的需求。通过几年的磨合,我馆初步形成了一条相对规范又行之有效的档案接收、保管、查阅、利用等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依规办事,确保依法管档和依法治档不断档、不缺位,降低了档案利用的安全风险系数。

  二“走向开放”是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指出:“......,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始记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写照。档案体现出的凭证、史料参考、情报信息等诸多的价值元素,来应对不同社会群体对档案利用的需求,而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开放的速度和广度,决定了其档案价值底蕴展现的高低,也折射出其为民服务能力水平的高低优劣。

  1、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近年来,国家、省、市等各级档案部门针对档案开放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并将档案鉴定开放的时间缩短到25年,浙江省档案馆针对档案鉴定开放还举办了数次专门的业务培训进行跟班学习,从本质上对档案的鉴定开放工作进行规范,同时也为档案工作谋求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奠定基础。因此,依法循规不断加快各级档案开放速度和广度,是档案部门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恒定不变的主旋律。

  2、把控准则,降低安全风险。档案“资政、育人、存史”的功用,体现在为各级政府在社会、经济建设参考借鉴保驾护航。长期以来,在准确识别档案鉴定开放的范围上,受传统禁锢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束缚,在档案形成和保管利用上,单位之间存在沟通不畅或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制约了档案鉴定开放工作的有序推进。特别体现在年代久远的档案和一些撤、并单位上,由于历史原因档案产生的主体已不存在,而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档案资料,从当今视角来看它已经失去了“特殊”的历史烙印。因而,依法依规出台基于档案鉴定开放的法规制度,不断完善开放审核的法理权限,进一步降低档案开放的安全风险系数,在档案服务当地中心工作时不产生负面导向等问题。

  3、拓展深度和广度。一直以来,各级档案保管部门把档案“应开尽开”工作,作为评定档案工作服务群众的重要指标参数。各级档案保管部门应立足于群众所需的考量,审时度势明确档案鉴定开放的范围,规范档案鉴定开放的流程和审核,分明别类有序推进档案的“应开尽开”工作,不断提高档案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当下,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传统意义上的档案利用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诸如修编村史、村志、家谱,校友联谊会,课题研究等等,多方位对档案利用的需求对各级档案部门“应开尽开”工作也是一种新挑战,现行文件型的馆藏档案资源已不能满足各类档案利用的需求。各级档案保管部门,应针对人民群众需求的改变而改变,进一步加大、提速对民间散落档案的征集,在保护散落档案的同时,也为档案的利用拓展更广阔的空间。有条件的档案部门还可以考虑逐步打通境外档案资料的征集,只有丰富了馆藏档案资源,才能进一步扩宽档案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目前,奉化区档案馆有馆藏档案159097卷188005件,已鉴定开放至1997年,开放档案约占馆藏档案的25.46%。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档案鉴定方式来把控档案鉴定开放的风险系数。就是先通过局域网完成网络预鉴定开放审核,通过后方对实体档案进行鉴定,为档案开放建立起了两道防火墙,降低安全风险。2017年,奉化馆开展了涉奉档案资料的征集活动,2021年又启动了“大师回家”征集活动,着重对奉籍或在奉工作的文体艺术大师的档案资料征集进馆,极大丰富了馆藏档案资料。近年来,已征集进馆各类档案资料5000多件(册),特别是民国“蛋大王”郑源兴及茂昌公司的百余件档案资料,为奉化本邑的史料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此外,奉化馆还初步搭建了境外档案资料的征集平台,目前,已从境外征集到各类档案资料近300件。这些活动的推进,无疑对奉化档案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是个有益的促动。

  三、“走向现代化”是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

  党的二十大发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档案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一部分,在改革发展中同样既要把握机遇更要应对挑战,也必然历经披荆斩棘,不会轻轻松松一蹴而就的。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档案部门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档案数量日益增多,人员业务技能和思想观念的固化等因素,也必将制约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建设步伐,提振档案部门的硬软件设施是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提速的根本保证。

  1、提振档案队伍建设。即便社会的现代化的程度如何演变,人始终是建设中的核心环节,因此打造一支优秀的档案队伍尤为重要,通过人员甄选、岗位轮换、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等环节,加速锤炼一支思想纯、技术精、业务熟、理念新、身体强的一流档案专业人员队伍,特别要注重对年青人兴趣的培养、业务能力的锤炼,不断提高综合能力的培树,为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有序推进推进奠定基础,立于不败之地。

  2、优化档案基础建设。以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为引领,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指导工作,统筹规划档案事业的基础建设,全力打造一个理论先进、组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科学、设备齐全的现代化档案事业综合体。

  3、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环节中的重中之重。提速档案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打造智慧档案,提供智慧服务,让档案数据多跑路群众办事少跑腿,打通档案服务“最后一公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小档案、大作用”。

  近年来,奉化档案馆在档案工作以“三个走向”为着眼点,狠抓基础建设,主动对接区资规、区城投等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前期准备,组织向省市馆及兄弟馆取经,牢牢掌握在功能布局、技术参数等方面话语权,全力推动新馆项目建设。同时对现有的馆舍进行修缮改造,不断优化查档服务环节,积极营造“宾至如归”的查档服务环境。奉化馆有着将近20年的馆龄,对标优秀的兄弟单位,我们有着不小的差距,在当前硬件不足无法短期改变的情况下,我们主动作为强化软件的升级改造,2018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数字档案馆的测评。以全省推进“最多跑一次”事项电子化归档工作为契机,推进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和档案信息系统安全,通过加强机房巡检、漏洞扫描等管理,完成重要数据的异地备份等手段强化档案信息数据安全。与区委改革办、区大数据中心等部门的区数改重大项目谋划,提速数字档案改革推进工作,优选第三方致力平台搭建,扎实推进“移交接收一件事”省试点,探索小切口大场景应用,深入建设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2019年,自主开发“查档下乡”平台系统试运行取得成功。次年在全区十一个乡镇和3个试点行政村搭建了平台系统,挑选了思想过硬的同志担任窗口服务工作,同时在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民政、自规、公安、人社等8个单位的窗口也搭建了平台,区、镇、村三级档案远程档案服务系统基本构建,全区的“横向”、“纵向”网格式档案利用服务框架成功搭建,在奉化区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环节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等奖:奉化区档案馆 柳满芬 许霖 践行“三个走向”,勇攀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3-05-31 来源:

   奉化区档案馆 柳满芬

   

  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为浙江的全面发展量身打造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同时为档案工作的前景和未来发展提出“三个走向”的重要论述。在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又作出了重要的批示,把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和重要作用重新定位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为新时代档案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定调、指明方向。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奉化区档案馆,以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走向”重要论述为工作指南,明方向、整资源、展优势、辟路径,积极推动奉化区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跨越发展,迈向崭新的高地。

  一“走向依法管理”是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石

  党的二十大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揭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根本作用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法治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档案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必然要将档案工作的法治化推向深远。

  1、加强法治精神宣传。近年来,奉化档案馆紧紧围绕“走向依法管理”开展工作,依托《档案法》的修订,大力推进《档案法》等法规制度的宣传,结合每年的“普法月”提升普法宣传中受众的广度和精准度,不断聚焦理顺档案工作的管理机制,以完善规章制度夯实基础为抓手,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构建法理的管档用档制度。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是构建档案利用法理上的基础,确保档案在管理利用通畅和安全。2019年,奉化档案馆拟制了档案预接收方案,主动参与区档案局的联合年检工作,对提交进馆申请的单位进行预进馆资格的审查,符合条件的单位预先提交数字化成果进馆,满足进馆条件后,实体档案方可进馆,对于不符合进馆条件单位责令在规定期间内完成整改,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环节,期限内整改未达标或未整改的单位,不再纳入本次进馆计划周期,为档案的依法接收建起第一道屏障。同时,在原有档案查阅利用制度的基础上,又新拟制了“档案复制审批制度”、“照片档案利用审批制度”等七项查阅利用管理制度,确保档案查阅合理、合规、合法,且满足群众的需求。通过几年的磨合,我馆初步形成了一条相对规范又行之有效的档案接收、保管、查阅、利用等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依规办事,确保依法管档和依法治档不断档、不缺位,降低了档案利用的安全风险系数。

  二“走向开放”是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指出:“......,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始记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写照。档案体现出的凭证、史料参考、情报信息等诸多的价值元素,来应对不同社会群体对档案利用的需求,而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开放的速度和广度,决定了其档案价值底蕴展现的高低,也折射出其为民服务能力水平的高低优劣。

  1、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近年来,国家、省、市等各级档案部门针对档案开放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并将档案鉴定开放的时间缩短到25年,浙江省档案馆针对档案鉴定开放还举办了数次专门的业务培训进行跟班学习,从本质上对档案的鉴定开放工作进行规范,同时也为档案工作谋求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奠定基础。因此,依法循规不断加快各级档案开放速度和广度,是档案部门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恒定不变的主旋律。

  2、把控准则,降低安全风险。档案“资政、育人、存史”的功用,体现在为各级政府在社会、经济建设参考借鉴保驾护航。长期以来,在准确识别档案鉴定开放的范围上,受传统禁锢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束缚,在档案形成和保管利用上,单位之间存在沟通不畅或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制约了档案鉴定开放工作的有序推进。特别体现在年代久远的档案和一些撤、并单位上,由于历史原因档案产生的主体已不存在,而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档案资料,从当今视角来看它已经失去了“特殊”的历史烙印。因而,依法依规出台基于档案鉴定开放的法规制度,不断完善开放审核的法理权限,进一步降低档案开放的安全风险系数,在档案服务当地中心工作时不产生负面导向等问题。

  3、拓展深度和广度。一直以来,各级档案保管部门把档案“应开尽开”工作,作为评定档案工作服务群众的重要指标参数。各级档案保管部门应立足于群众所需的考量,审时度势明确档案鉴定开放的范围,规范档案鉴定开放的流程和审核,分明别类有序推进档案的“应开尽开”工作,不断提高档案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当下,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传统意义上的档案利用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诸如修编村史、村志、家谱,校友联谊会,课题研究等等,多方位对档案利用的需求对各级档案部门“应开尽开”工作也是一种新挑战,现行文件型的馆藏档案资源已不能满足各类档案利用的需求。各级档案保管部门,应针对人民群众需求的改变而改变,进一步加大、提速对民间散落档案的征集,在保护散落档案的同时,也为档案的利用拓展更广阔的空间。有条件的档案部门还可以考虑逐步打通境外档案资料的征集,只有丰富了馆藏档案资源,才能进一步扩宽档案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目前,奉化区档案馆有馆藏档案159097卷188005件,已鉴定开放至1997年,开放档案约占馆藏档案的25.46%。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档案鉴定方式来把控档案鉴定开放的风险系数。就是先通过局域网完成网络预鉴定开放审核,通过后方对实体档案进行鉴定,为档案开放建立起了两道防火墙,降低安全风险。2017年,奉化馆开展了涉奉档案资料的征集活动,2021年又启动了“大师回家”征集活动,着重对奉籍或在奉工作的文体艺术大师的档案资料征集进馆,极大丰富了馆藏档案资料。近年来,已征集进馆各类档案资料5000多件(册),特别是民国“蛋大王”郑源兴及茂昌公司的百余件档案资料,为奉化本邑的史料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此外,奉化馆还初步搭建了境外档案资料的征集平台,目前,已从境外征集到各类档案资料近300件。这些活动的推进,无疑对奉化档案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是个有益的促动。

  三、“走向现代化”是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

  党的二十大发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档案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一部分,在改革发展中同样既要把握机遇更要应对挑战,也必然历经披荆斩棘,不会轻轻松松一蹴而就的。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档案部门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档案数量日益增多,人员业务技能和思想观念的固化等因素,也必将制约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建设步伐,提振档案部门的硬软件设施是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提速的根本保证。

  1、提振档案队伍建设。即便社会的现代化的程度如何演变,人始终是建设中的核心环节,因此打造一支优秀的档案队伍尤为重要,通过人员甄选、岗位轮换、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等环节,加速锤炼一支思想纯、技术精、业务熟、理念新、身体强的一流档案专业人员队伍,特别要注重对年青人兴趣的培养、业务能力的锤炼,不断提高综合能力的培树,为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有序推进推进奠定基础,立于不败之地。

  2、优化档案基础建设。以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为引领,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指导工作,统筹规划档案事业的基础建设,全力打造一个理论先进、组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科学、设备齐全的现代化档案事业综合体。

  3、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环节中的重中之重。提速档案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打造智慧档案,提供智慧服务,让档案数据多跑路群众办事少跑腿,打通档案服务“最后一公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小档案、大作用”。

  近年来,奉化档案馆在档案工作以“三个走向”为着眼点,狠抓基础建设,主动对接区资规、区城投等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前期准备,组织向省市馆及兄弟馆取经,牢牢掌握在功能布局、技术参数等方面话语权,全力推动新馆项目建设。同时对现有的馆舍进行修缮改造,不断优化查档服务环节,积极营造“宾至如归”的查档服务环境。奉化馆有着将近20年的馆龄,对标优秀的兄弟单位,我们有着不小的差距,在当前硬件不足无法短期改变的情况下,我们主动作为强化软件的升级改造,2018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数字档案馆的测评。以全省推进“最多跑一次”事项电子化归档工作为契机,推进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和档案信息系统安全,通过加强机房巡检、漏洞扫描等管理,完成重要数据的异地备份等手段强化档案信息数据安全。与区委改革办、区大数据中心等部门的区数改重大项目谋划,提速数字档案改革推进工作,优选第三方致力平台搭建,扎实推进“移交接收一件事”省试点,探索小切口大场景应用,深入建设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2019年,自主开发“查档下乡”平台系统试运行取得成功。次年在全区十一个乡镇和3个试点行政村搭建了平台系统,挑选了思想过硬的同志担任窗口服务工作,同时在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民政、自规、公安、人社等8个单位的窗口也搭建了平台,区、镇、村三级档案远程档案服务系统基本构建,全区的“横向”、“纵向”网格式档案利用服务框架成功搭建,在奉化区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环节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馆主办
宁波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承办

地址:(正大门)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北路69号
备案编号:浙ICP备0506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