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统计数据
二0一二年宁波市档案工作统计数据
发布时间:2013-07-15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12年,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12个,专门档案馆1个。其中达国家一级馆2家、国家二级馆4家、省一级馆4家。馆舍总面积40090平方米,馆藏档案总量1451347卷、848907件,资料97968册,录音、录像、影片档案2535盘,照片209021张,实物档案5033件。其中已开放档案355812卷、62590件,开放档案目录774710卷(件)。全市全年共接待档案利用者60420人次,利用档案115426卷次、5382件次;接待资料利用者1189人次,8045册次;利用现行文件338人次,611件次;利用数字档案7315人次、12359件次;举办档案展览20个,其中基本陈列10个,接待参观档案展览26398人次。本年共编研档案资料25种,计231万字,其中公开出版9种、173.2万字;接收档案51161卷、702111件,录音、录像、影片档案396盘,照片9724张,征集档案资料104卷、386件,照片3289张,接受寄存档案96587卷、218件。2012年,全市综合档案馆已建数字档案馆4家,有电子文件281GB、84063件,数码照片24GB、6670张,数字录音、录像366GB、499小时,数字化馆藏档案456976卷、20829GB,72038件、1146GB,照片档案47GB,78920张,录音录像影片档案303GB、511小时。2012年,全市共组织举办档案岗位培训班8期,培训794人次;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58期,培训2985人次;分别有53人、101人和21人通过档案专业初、中、高级职务任职考试。
    全市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民生领域电子业务数据登记备份工作实现全覆盖。以开展创建省级规范化登记备份中心为动力,进一步加强登记备份中心规范化管理,鄞州区经省档案局验收,在全省县(市)区中率先创建首家规范化档案登记备份中心。积极贯彻国家和省市相关标准规范,面向档案系统和市直单位开展培训,进一步规范档案登记备份流程、表单,切实保证登记备份数据质量。完成年度区域各综合档案馆和市城建档案馆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工作,“两地两中心”备份机制运转良好。重点加强了涉民电子业务数据登记备份工作,市级共完成19家涉民电子业务数据的登记备份,省定13家单位实现全覆盖,医保中心等一批二、三级单位的重要档案列入登记备份范围。各县(市)区全部按要求比例完成了列入基数的重点涉民领域电子业务数据登记备份。一年来,全市新增登记备份单位197 家,新增备份数据61 T。
    围绕市委关于“文化大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市档案局立足档案文化资源,对全市档案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年初,以1号文件下发《关于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的通知》,明确我市“十二五”时期档案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宁波记忆”工程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在全市组织开展档案文化建设“十项试点”工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金彩漆”艺术品、宁波黄埔军校同学名单、黄埔老兵口述档案和照片、旧村记忆摄影精品等一批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档案征集进馆。深入开展方言资源普查,制定方言建档方案,全面启动方言语音建档工作,余姚、象山、宁海、鄞州、镇海先后完成试点建档工作,余姚、象山还获“浙江方言建档示范单位”。深入开展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成立“宁波市档案文献遗产工程”领导小组,启动“宁波市档案文献遗产”申报工作。积极实施有宁波特色的记忆工程,开展档案馆和其他相关单位重点档案文化资源清查登记工作,并着手建设重点档案文化资源普查数据库,江东区建成全市首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组织开展优秀档案文化项目、品牌、产品等评选表彰活动,通报表彰18项优秀成果。“小记者常驻档案馆”(市局)、“余姚历史文化名人读本系列”(余姚)、“慈商档案文化研究”(慈溪)、“宁海微视档”(宁海)4个档案文化建设项目荣获全省档案文化建设创新奖,总数位列全省地级市榜首。立足馆藏,不断开发档案编研精品,《民初宁波地方自治史料集》、《谷牧与宁波》、《鄞州寻踪》、《宁海县姓氏文化溯源》、《蒋介石故乡情》、《象山记忆——桥的华章》等11项编研作品荣获全省档案部门第十一次优秀编研成果奖项。创新档案文化传播手段,奉化、宁海等地“微博查档”的运用产生良好社会效应。在全市档案馆间大力推动信息协同共享合作,余姚、慈溪、镇海与江北实现档案馆之间的异地远程协同服务。慈溪市档案馆还与贵州省雷山县档案馆合作,开展农民工档案远程协同服务。积极开发馆藏资源,利用重大纪念日、重要活动和专题组织举办档案展览,先后举办了“宁波首届红色集藏品展览”、“三北烽火——纪念浙东区党委成立70周年图片展”、“宁波城建10年展”;奉化市“城市记忆工程”图片展、“慈溪市发展成就展”等。镇海、鄞州等地开展了“档案馆日”活动,让市民走进档案馆,零距离感受档案文化与档案工作。《小主人报》宁波记者站工作室在宁波市档案馆成立,小记者走进档案馆,开展了认识档案馆、宣传档案工作活动。
    全市共有100家单位通过档案工作省级目标认定和认证,80余家单位通过市级认定和认证。开展档案行政审批和服务窗口管理标准化建设,2012年,市档案局窗口共接待受理审批事项680余件,办结率达到100%,获市“行政服务先进窗口”称号。海曙区试点推行社区标准化档案目录,切实为社区“减负扩能”,获得社区好评。开展重大活动、重点项目等档案执法检查,教育、卫生、医疗、社保、就业、宗教等领域档案管理进一步加强。20家“宗教档案管理工作示范单位”和72家“宗教档案管理工作示范单位”获通报表彰。
    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9号令,全市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全部完成调整并经审批实施。市级新一轮档案(2000年前形成档案)进馆工作已基本完成进馆前的档案验收工作。全市数字档案馆项目全部实施,并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完成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近3000万页,全市档案馆区域目录中心基本建成。基层档案室数字化工作深入推进,全市共申报创建规范化和示范数字档案室230家。开展全市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规范化乡镇(街道)创建活动,首批31个乡镇(街道)通过规范化认定。档案网站建设继续领先全省同行,宁波档案网等7家网站入围年度全省优秀档案网站名单。
    深入开展“三思三创”、“比树强创”教育主题活动,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开展了档案服务品牌征集及“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岗”等创建活动,文明服务窗口建设和档案服务品牌建设不断推进。2012年,宁波市档案局再次获得全省市级档案工作综合考核优秀单位,总成绩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市档案局机关党委获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二0一二年宁波市档案工作统计数据
发布时间:2013-07-15 来源:
    2012年,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12个,专门档案馆1个。其中达国家一级馆2家、国家二级馆4家、省一级馆4家。馆舍总面积40090平方米,馆藏档案总量1451347卷、848907件,资料97968册,录音、录像、影片档案2535盘,照片209021张,实物档案5033件。其中已开放档案355812卷、62590件,开放档案目录774710卷(件)。全市全年共接待档案利用者60420人次,利用档案115426卷次、5382件次;接待资料利用者1189人次,8045册次;利用现行文件338人次,611件次;利用数字档案7315人次、12359件次;举办档案展览20个,其中基本陈列10个,接待参观档案展览26398人次。本年共编研档案资料25种,计231万字,其中公开出版9种、173.2万字;接收档案51161卷、702111件,录音、录像、影片档案396盘,照片9724张,征集档案资料104卷、386件,照片3289张,接受寄存档案96587卷、218件。2012年,全市综合档案馆已建数字档案馆4家,有电子文件281GB、84063件,数码照片24GB、6670张,数字录音、录像366GB、499小时,数字化馆藏档案456976卷、20829GB,72038件、1146GB,照片档案47GB,78920张,录音录像影片档案303GB、511小时。2012年,全市共组织举办档案岗位培训班8期,培训794人次;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58期,培训2985人次;分别有53人、101人和21人通过档案专业初、中、高级职务任职考试。
    全市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民生领域电子业务数据登记备份工作实现全覆盖。以开展创建省级规范化登记备份中心为动力,进一步加强登记备份中心规范化管理,鄞州区经省档案局验收,在全省县(市)区中率先创建首家规范化档案登记备份中心。积极贯彻国家和省市相关标准规范,面向档案系统和市直单位开展培训,进一步规范档案登记备份流程、表单,切实保证登记备份数据质量。完成年度区域各综合档案馆和市城建档案馆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工作,“两地两中心”备份机制运转良好。重点加强了涉民电子业务数据登记备份工作,市级共完成19家涉民电子业务数据的登记备份,省定13家单位实现全覆盖,医保中心等一批二、三级单位的重要档案列入登记备份范围。各县(市)区全部按要求比例完成了列入基数的重点涉民领域电子业务数据登记备份。一年来,全市新增登记备份单位197 家,新增备份数据61 T。
    围绕市委关于“文化大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市档案局立足档案文化资源,对全市档案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年初,以1号文件下发《关于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的通知》,明确我市“十二五”时期档案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宁波记忆”工程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在全市组织开展档案文化建设“十项试点”工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金彩漆”艺术品、宁波黄埔军校同学名单、黄埔老兵口述档案和照片、旧村记忆摄影精品等一批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档案征集进馆。深入开展方言资源普查,制定方言建档方案,全面启动方言语音建档工作,余姚、象山、宁海、鄞州、镇海先后完成试点建档工作,余姚、象山还获“浙江方言建档示范单位”。深入开展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成立“宁波市档案文献遗产工程”领导小组,启动“宁波市档案文献遗产”申报工作。积极实施有宁波特色的记忆工程,开展档案馆和其他相关单位重点档案文化资源清查登记工作,并着手建设重点档案文化资源普查数据库,江东区建成全市首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组织开展优秀档案文化项目、品牌、产品等评选表彰活动,通报表彰18项优秀成果。“小记者常驻档案馆”(市局)、“余姚历史文化名人读本系列”(余姚)、“慈商档案文化研究”(慈溪)、“宁海微视档”(宁海)4个档案文化建设项目荣获全省档案文化建设创新奖,总数位列全省地级市榜首。立足馆藏,不断开发档案编研精品,《民初宁波地方自治史料集》、《谷牧与宁波》、《鄞州寻踪》、《宁海县姓氏文化溯源》、《蒋介石故乡情》、《象山记忆——桥的华章》等11项编研作品荣获全省档案部门第十一次优秀编研成果奖项。创新档案文化传播手段,奉化、宁海等地“微博查档”的运用产生良好社会效应。在全市档案馆间大力推动信息协同共享合作,余姚、慈溪、镇海与江北实现档案馆之间的异地远程协同服务。慈溪市档案馆还与贵州省雷山县档案馆合作,开展农民工档案远程协同服务。积极开发馆藏资源,利用重大纪念日、重要活动和专题组织举办档案展览,先后举办了“宁波首届红色集藏品展览”、“三北烽火——纪念浙东区党委成立70周年图片展”、“宁波城建10年展”;奉化市“城市记忆工程”图片展、“慈溪市发展成就展”等。镇海、鄞州等地开展了“档案馆日”活动,让市民走进档案馆,零距离感受档案文化与档案工作。《小主人报》宁波记者站工作室在宁波市档案馆成立,小记者走进档案馆,开展了认识档案馆、宣传档案工作活动。
    全市共有100家单位通过档案工作省级目标认定和认证,80余家单位通过市级认定和认证。开展档案行政审批和服务窗口管理标准化建设,2012年,市档案局窗口共接待受理审批事项680余件,办结率达到100%,获市“行政服务先进窗口”称号。海曙区试点推行社区标准化档案目录,切实为社区“减负扩能”,获得社区好评。开展重大活动、重点项目等档案执法检查,教育、卫生、医疗、社保、就业、宗教等领域档案管理进一步加强。20家“宗教档案管理工作示范单位”和72家“宗教档案管理工作示范单位”获通报表彰。
    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9号令,全市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全部完成调整并经审批实施。市级新一轮档案(2000年前形成档案)进馆工作已基本完成进馆前的档案验收工作。全市数字档案馆项目全部实施,并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完成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近3000万页,全市档案馆区域目录中心基本建成。基层档案室数字化工作深入推进,全市共申报创建规范化和示范数字档案室230家。开展全市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规范化乡镇(街道)创建活动,首批31个乡镇(街道)通过规范化认定。档案网站建设继续领先全省同行,宁波档案网等7家网站入围年度全省优秀档案网站名单。
    深入开展“三思三创”、“比树强创”教育主题活动,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开展了档案服务品牌征集及“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岗”等创建活动,文明服务窗口建设和档案服务品牌建设不断推进。2012年,宁波市档案局再次获得全省市级档案工作综合考核优秀单位,总成绩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市档案局机关党委获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馆主办
宁波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承办

地址:(正大门)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北路69号
备案编号:浙ICP备0506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