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资源>宁波记忆>四明记忆
【甬城逸事】宁波旧时城内富、贵、贫、贱四座庙
发布时间:2016-04-19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视力保护色:

/韩莲亭

 

解放前在宁波城内曾经出现过四座庙,分别被人称之为:富、贵、贫、贱四庙。

 

《鄞县通志》·宁波市档案馆馆藏 曹爱君摄

据《鄞县通志·文献志·歌谣篇·述事类》介绍富贵贫贱四个庙分别为:北郭庙,因社庙所属居民多殷富者,故名“富”庙;贵神庙,原址在呼童街、秀水街、西河街三街交汇之处,今为中山公园及呼童街马路一部分。因社庙所属居民多仕宦者,如居于西河街的清咸丰状元章鋆(yun音云)即是(其故居拆迁后,那里的状元厅被移至天一阁马衙街南大门之内),故名“贵”庙;协佑侯庙(应是忠祐庙),因社庙所属居民多贫困者,故名“贫”庙;忠祐庙(应是老郎庙),因社庙所属居民多系堕民,故名“贱”庙。

 

《四明谈助》·宁波市档案馆馆藏 曹爱君摄

而据《四明谈助》记载:旧称北郊路今名永丰西路中间的保丰碶内河的西北侧旧有协佑侯庙(旧称北郭庙),东晋建武(317)初立,祭祀东汉初随光武帝刘秀征战开国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刘植。因刘植在光武登基后曾渡浙水至鄮,这里是他报效汉室,建功立业之地。在晋建武、隆安年间,刘植还曾多次显像在云端上退贼,保境安民。鄮县民众为报答他显圣退贼之恩,故在此立庙祭之。宋时在其庙东庑从祀鄞县人沙诚。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加封刘植为“昌城刘侯武烈公”,加封沙诚为“协佑侯”,故此北郭庙又俗称它“协佑侯庙”。

那么《鄞县通志》中将北郭庙和协佑侯庙一分为二,不知谁是谁非?或者另有一处专祀沙诚的协佑侯庙在吧?

现据《宁波老城区街巷变迁》一书中说:协佑侯沙诚,附祀在忠祐庙内。而忠祐庙在原效实中学北端尚书街紧靠施祥寺的西侧,其大门朝东开。忠祐庙周围的尚书街西段,文昌街、双桥街一带多为贫民聚居之地,房屋低矮、地处荒凉,所以我们说:忠祐庙是贫庙。

至于老郎庙则在原效实中学大门东面的边门旁北侧,其大门也是朝东开,与对面的临济派惺惺庵隔着尚书街及一条小河,两相对峙。在老郎庙四周的效实巷、盘吉巷等处为宋明以来堕民聚居之地,堕民,可说是宁波地区的一个特殊阶层。旧时宁波人都称他们为“汰面”、“汰面嫂”。想是因“堕民”与“汰面”音相近而读别吧?据传,堕民最早起于南宋初。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追杀逃到明州(宁波)之后,又要乘船南逃。有部分御前卫兵因为不能带家属随宋高宗乘海船离开明州而群起闹事,最后却被赵构设计斩杀。他们的家属因此受到牵连,被罚为堕民,并且世世为奴,子孙永远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另一种传说,明初,朱元璋镇压了方国珍等其他农民起义军之后,将他们的后代都贬为堕民。流落在今慈城、镇海那里的堕民户,可能就是他们的下代。

堕民社会地位低贱,碰到人皆要开口尊称:老爷、少爷,太太、小姐等,故效实巷旧名口子弄。民国十八年(1929)以那里有创办于1912年的效实中学而改为今名——效实巷。

堕民户男女都只能从事社会上低贱的职业:男的做吹行(吹鼓手)、轿夫、剃头匠、浑堂(即浴室)擦背、念伴(即祝由科)、戏子等;女的则做送娘子(伴娘)。并且今后这些伴娘都会一直去那几户“主人”家里走动,定期为新嫂嫂(即新娘子)和太太、小姐们服务,如:洗面、梳头、绞面、掸尘(搞清洁卫生)等等,从而领取“主人”的几个“赏钱”。逢年过节,“汰面嫂”们还会去“主人”家里送年糕、“元宝”(一种年糕粉做的元宝状面点),谓之送“金条、元宝”。而“主人”家也必须回礼,把她随带的盛物拼盆篮和洋粉袋,盛满米或其它东西,让她们满载而归。因此效实巷解放前又被人叫作“送娘子”弄。

旧时伶人(即戏子)都奉老郎神唐玄宗为梨园祖师爷。因为唐玄宗李隆基又号“老郎”,他在位时又极喜与梨园子弟厮混在一起,自己也能为伶人们演唱时敲动檀板助兴。李龟年就是在其宫内演奏的一个著名琴师。因而李隆基被伶人们尊奉为梨园祖师爷,所以宁波的堕民们也在此建老郎庙奉祀之。而那里也就成了堕民们唯一的一处聚会场所,每年八月份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堕民们都会在那里聚会演戏、庆贺。但是寻常百姓却是不屑光顾的。


【甬城逸事】宁波旧时城内富、贵、贫、贱四座庙
发布时间:2016-04-19 来源:

/韩莲亭

 

解放前在宁波城内曾经出现过四座庙,分别被人称之为:富、贵、贫、贱四庙。

 

《鄞县通志》·宁波市档案馆馆藏 曹爱君摄

据《鄞县通志·文献志·歌谣篇·述事类》介绍富贵贫贱四个庙分别为:北郭庙,因社庙所属居民多殷富者,故名“富”庙;贵神庙,原址在呼童街、秀水街、西河街三街交汇之处,今为中山公园及呼童街马路一部分。因社庙所属居民多仕宦者,如居于西河街的清咸丰状元章鋆(yun音云)即是(其故居拆迁后,那里的状元厅被移至天一阁马衙街南大门之内),故名“贵”庙;协佑侯庙(应是忠祐庙),因社庙所属居民多贫困者,故名“贫”庙;忠祐庙(应是老郎庙),因社庙所属居民多系堕民,故名“贱”庙。

 

《四明谈助》·宁波市档案馆馆藏 曹爱君摄

而据《四明谈助》记载:旧称北郊路今名永丰西路中间的保丰碶内河的西北侧旧有协佑侯庙(旧称北郭庙),东晋建武(317)初立,祭祀东汉初随光武帝刘秀征战开国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刘植。因刘植在光武登基后曾渡浙水至鄮,这里是他报效汉室,建功立业之地。在晋建武、隆安年间,刘植还曾多次显像在云端上退贼,保境安民。鄮县民众为报答他显圣退贼之恩,故在此立庙祭之。宋时在其庙东庑从祀鄞县人沙诚。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加封刘植为“昌城刘侯武烈公”,加封沙诚为“协佑侯”,故此北郭庙又俗称它“协佑侯庙”。

那么《鄞县通志》中将北郭庙和协佑侯庙一分为二,不知谁是谁非?或者另有一处专祀沙诚的协佑侯庙在吧?

现据《宁波老城区街巷变迁》一书中说:协佑侯沙诚,附祀在忠祐庙内。而忠祐庙在原效实中学北端尚书街紧靠施祥寺的西侧,其大门朝东开。忠祐庙周围的尚书街西段,文昌街、双桥街一带多为贫民聚居之地,房屋低矮、地处荒凉,所以我们说:忠祐庙是贫庙。

至于老郎庙则在原效实中学大门东面的边门旁北侧,其大门也是朝东开,与对面的临济派惺惺庵隔着尚书街及一条小河,两相对峙。在老郎庙四周的效实巷、盘吉巷等处为宋明以来堕民聚居之地,堕民,可说是宁波地区的一个特殊阶层。旧时宁波人都称他们为“汰面”、“汰面嫂”。想是因“堕民”与“汰面”音相近而读别吧?据传,堕民最早起于南宋初。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追杀逃到明州(宁波)之后,又要乘船南逃。有部分御前卫兵因为不能带家属随宋高宗乘海船离开明州而群起闹事,最后却被赵构设计斩杀。他们的家属因此受到牵连,被罚为堕民,并且世世为奴,子孙永远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另一种传说,明初,朱元璋镇压了方国珍等其他农民起义军之后,将他们的后代都贬为堕民。流落在今慈城、镇海那里的堕民户,可能就是他们的下代。

堕民社会地位低贱,碰到人皆要开口尊称:老爷、少爷,太太、小姐等,故效实巷旧名口子弄。民国十八年(1929)以那里有创办于1912年的效实中学而改为今名——效实巷。

堕民户男女都只能从事社会上低贱的职业:男的做吹行(吹鼓手)、轿夫、剃头匠、浑堂(即浴室)擦背、念伴(即祝由科)、戏子等;女的则做送娘子(伴娘)。并且今后这些伴娘都会一直去那几户“主人”家里走动,定期为新嫂嫂(即新娘子)和太太、小姐们服务,如:洗面、梳头、绞面、掸尘(搞清洁卫生)等等,从而领取“主人”的几个“赏钱”。逢年过节,“汰面嫂”们还会去“主人”家里送年糕、“元宝”(一种年糕粉做的元宝状面点),谓之送“金条、元宝”。而“主人”家也必须回礼,把她随带的盛物拼盆篮和洋粉袋,盛满米或其它东西,让她们满载而归。因此效实巷解放前又被人叫作“送娘子”弄。

旧时伶人(即戏子)都奉老郎神唐玄宗为梨园祖师爷。因为唐玄宗李隆基又号“老郎”,他在位时又极喜与梨园子弟厮混在一起,自己也能为伶人们演唱时敲动檀板助兴。李龟年就是在其宫内演奏的一个著名琴师。因而李隆基被伶人们尊奉为梨园祖师爷,所以宁波的堕民们也在此建老郎庙奉祀之。而那里也就成了堕民们唯一的一处聚会场所,每年八月份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堕民们都会在那里聚会演戏、庆贺。但是寻常百姓却是不屑光顾的。


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馆主办
宁波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承办

地址:(正大门)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北路69号
备案编号:浙ICP备0506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