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资源>宁波记忆>四明记忆
【古城寻贤】用精湛的版画艺术展现伟人的光辉形象
发布时间:2017-05-22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视力保护色:
 ——甬籍著名版画家李焕民人物画艺术成就简介


著名美术家李焕民先生,原籍宁波余姚,1930年出生于北京,1947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学习美术,得到徐悲鸿等大师教诲。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在1948年就奔赴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中央美院“美术干部培训班”学习, 1951年毕业后到四川美术家协会工作,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曾经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执行副主席,四川美协副主席、四川美术展览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四川美协名誉主席等职务。20164月,李焕民先生在成都逝世,享年86岁。李焕民先生走完了绚丽多彩的艺术人生,但他对于中国当代美术事业的辉煌贡献和留给我们的艺术精品,已经永远留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光辉篇章上,家乡人民深刻怀念这位人民艺术家。

李焕民的版画创作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题材的多样化。1953年之后他30多次深入西藏及甘孜、阿坝等地农牧区,每次多则半年、少则两个月,与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雪域高原的艰苦奔波中,他认真体验西藏各地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积极表现藏区瑰丽奇异的自然风光和藏族人民在世界屋脊上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快乐。他还多次到南北两条“丝绸之路”考察写生,并主编了《西南丝路万里行》一书。李焕民先生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画展,并有6幅版画作品获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一等奖、二等奖、银奖。还有5幅作品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卷和素描卷,有60多件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他还出版了《李焕民版画作品选》、《李焕民书画集》、《雪山红日》(与他人合作)等画册。在李焕民版画创作生涯中,有一组作品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这就是他精心创作的马克思、恩格斯、鲁迅和周恩来的形象。用版画艺术表现伟人和革命战士,首先是画家对他们光辉的人生历程和伟大的历史贡献的热情赞美和积极传扬,同时,艺术家作为人民心声的代言人,以发自内心的战斗豪情和艺术激情,在笔和刀的匠心独运之中充分表达了对导师、对领袖、对战士的无限热爱和竭诚崇敬,情感的燃烧所形成的艺术结晶表现出来的特殊的艺术内涵和美学价值,充分显示了一个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艺术家,有着和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大众情怀和艺术勇气。

李焕民先生在伟人形象的版画创作中,把坚定的思想倾向、鲜明的人民立场和高度的艺术创新这几个方面的要素自觉地统一起来,使这四幅表现伟人形象的作品成为艺术家奉献给时代和人民的精品杰作。他的作品不仅显示着鲜明的思想倾向性,还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于特定时代精神的人民性的自觉追求。按照这四幅作品的创作时间来排序,最早的是1968年描绘鲁迅形象的《长夜》,《周恩来总理》作于1979年,而《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在1984年创作的。


李焕民版画《长夜》


1968年是全国处于“文革”动乱中最为混乱不堪的荒唐岁月,画家对于时局的忧心和困惑,对于人民正在遭受着本来不应该遭受的灾难的深刻同情,焦虑和痛苦不能只是停留在内心如焚的煎熬之中,李焕民要用自己版画作品发出无声的然而又是最强的呐喊——他以“长夜”为题,刻画了敢于与黑暗进行最坚决抗争的鲁迅形象。鲁迅先生写过这样一首诗:“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虽然“文革”的艰难岁月跟鲁迅所处的历史大环境有根本的不同,但是人民内心的痛苦与不堪却是惊人的相似,当时正是极左思潮甚嚣尘上的疯狂时刻,有多少人蒙受冤屈,连刘少奇、彭德怀、陶铸、贺龙等开国元勋都遭受劫难。而所谓的左派、造反派争权夺利,上演着“你方唱罢他登场”的政治闹剧,城头变幻大王旗仿佛就是对这种荒谬的政治运动最逼真的写照。

《长夜》中的鲁迅形象,不是人们常见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而是以刚中带柔、温馨质朴的为造型的基调。在烛光的映照下几根向上竖着的白发使先生的平头依稀可见,这既是人物历史容貌的真实写照,也是鲁迅战斗精神的生动象征;在先生的面容为画面中最明亮的部分,宽阔的额头、线条柔和的卧蚕眉和眯缝着的眼睛;略显塌陷的鼻梁、椭圆的鼻头与唇上那道短短的髭须所形成的三条弧度不同的曲线,更增添了老人面容的慈祥——画面上的鲁迅先生就像一位邻家大爷,和蔼的表情、温馨的神态,简直可以让孩子们爬上他的膝盖,去触摸他的胡须;他的左手由于岁月的磨练而显得粗糙,又因为处在逆光之中而布满阴影,但是拇指和食指牢牢地捏着点燃的火柴,正在靠近洋蜡烛的芯子;那根火柴在燃烧中发出的光焰,照亮了处在黑暗中的先生的身体和马上就要点亮的蜡烛,它所发出的火光虽然比较小,但画家赋予它火炬的造型——燃烧中火柴头和焰心、内焰围成的那一团火就是火炬的主体,火柴杆就像是擎在人们手里的火炬柄,火焰在向外延伸的过程中渐渐缩小,由此形成的火花在空气的流动中飘动飞升,就像一朵才露尖尖角的小荷,白居易在诗中用火焰的造型来形容辛夷花,写下了紫粉笔含尖火焰,红燕脂染小莲花的诗句,把火焰和花蕾描绘得同样美丽,在这里画家再次让人们感受到火花的生动妍丽;而那根洋蜡烛的烛芯略呈凹陷,外围也已布满了烛泪,画家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战斗精神来讴歌鲁迅先生。画家选用这一形象充分展现先生的勤奋与刻苦。如果从更加宏大的视野来看,这一形象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它表现了为驱散中国社会所处的“长夜难明赤县天”的黑暗,正是为了掀翻黑屋子,为了中国能有光明的未来,先生承担起点亮国民精神火种的神圣使命。他一辈子在为民族的振兴寻找火种,并且以心甘情愿的态度和至死不渝的牺牲去奋斗,再大的危险、再多的困难都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可见,用点亮蜡烛、驱散黑暗来隐喻鲁迅先生的高尚与伟大,这一立意确实是十分精当与深刻的。


李焕民版画《马克思》


1984年,李焕民又创作了《马克思》《恩格斯》两幅伟人像。

画家选取了马克思在紧张的思考和写作中稍事休息的瞬间,人物既不是挺立在广袤空间嘹望远方以显示其鹤立鸡群的超拔,也没有让他在大庭广众中发表震撼人心的演说以展示其挥斥方遒的风范,甚至没有用伏案写作凝神思考以凸现思想家的睿智,偏偏用人物在写作间隙形态——马克思坐在椅子上,头颅和上身靠着椅背后仰,整个身体处在久坐之后的放松之中;微微仰起的硕大的脑袋已是满头白发,广阔的额头爬上了几道皱纹,浓密的眉毛向上扬起,双眼俯视着拿在左手中的文稿,笔挺的鼻子不仅是生理特征的表现,更是压倒一切敌人的不屈性格的象征;几十年饱经风霜的岁月使浓密的连鬓胡子变得花白且卷得更曲,就像一头雄狮向着不公平的人世发出深沉的怒吼;右手拿着一支鹅毛笔,但笔尖却是朝着手心,这是一个智者和斗士在审视和检验着自己的精神生产成果,虽然在形体上处于休憩的状态,但这只是写作过程中不同工序的转换,思想上暴风骤雨般的紧张运作却没有停息。人物的躯体没有一般老年人的臃肿或消瘦,仍然矍铄的体型表现了生命在战斗中的坚强。作品整个构图以头部右肘和左手的基本轮廓形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腰腹部、臀部和略微向上翘起的双腿和椅子的靠背和扶手融为一体,成为上身的有力支撑。李焕民选择了马克思在写作间歇很平常的情景作为艺术表现的内容,让世人对于逝世一百多年后仍然赢得各国人民尊敬的革命导师的形象,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领略到平凡中的非凡。

对于恩格斯形象的塑造,李焕民仍然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场景入手,用普通人的形体动作去展现人物的独特而又非凡的精神气质。因为在艺术家的心目中,马克思恩格斯这样的伟大人物原本就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他们不能也不应该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普通百姓面前,任何脱离群众的思想作风和语言行为,都是和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格格不入的。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人民群众看作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因此人民群众又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主人。正是由于他们站在崭新的理论高度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处事的基本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矫揉造作、装模作样的姿态,决不会出现在他们全身心投入的斗争实践和平凡生活中,更不会习以为常地成为他们的典型做派和招牌姿态。

李焕民在1979年创作了版画《周总理》,这幅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跟其它三幅略有不同:上述三幅都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细节来表现的,而《周总理》描绘的是人物的侧面半身像。运用这样的构思,首先是出于画家对于周恩来总理在形体美和人格美的高度崇敬,“高山仰止,景行行之”的这句名言正是对画家创作这幅作品时心境的最好写照。众所周知,周总理是20世纪中国美男子的典范,获得了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甚至不同政治信仰的人们的普遍认同和高度仰慕。怎样深刻地表现总理的英俊外形、高洁心灵、优雅风度和俊美形体,最完美地表现总理端庄精美、典雅大器的伟大形象,就成为画家发自肺腑的追求。

这幅版画在画面上表现的应该是总理中年时期的形象,这是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八大召开这段时间,当时周恩来身兼数职、肩负重任,除了全面负责国家的内政外交还要统筹、协调抗美援朝的前线指挥、后勤保障及停战谈判工作。虽然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宵衣旰食、劬劳勤勉地忘我工作,但当时中国的政治还是比较平顺的,虽然承受着超过普通人的生理极限的劳苦,但精神上还是比较舒畅的。画家之所以选用这一时段的总理形象作为创作素材,就是要把总理一生中最美好的风采展示给人民,并且通过自己的作品使周总理的光辉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画面上的总理,俊秀端庄、气势轩昂,乌黑的头发还能反射出一些亮光,高高的额头还没有皱纹;两条英气勃发的剑眉,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和笔挺的鼻梁,薄薄的上唇和丰润的下唇抿成一条线露出微笑,盘龙似的耳廓堪称完美,方正的脸庞和秀丽的五官形成的无与伦比的精美组合,呈现出世上少见的中华美男子的典型形象。身着中山装的上身挺拔而伟岸,衣领上风纪扣紧扣,宽阔而厚实的肩膀承担着中华崛起的历史使命,多年的军事斗争和谈判高手的双重生涯所养成的端庄精美、典雅大器的风度气质和严整洁净、素朴合身的着装习惯,更显示了伟人的飒爽英姿、刚柔相济的不凡气概。中日恢复邦交时担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他十分敬佩周总理,写下“躯如杨柳摇微风,心似巨岩碎大涛”的诗句来赞美周总理。李焕民先生通过典型化的艺术加工,把总理坚强如钢、温暖如春的人格之美、形体之美、风度之美和才情之美,进行了更生动、更集中、更充分的表现,艺术作品也就这样为总理的光辉形象增添了永恒的魅力。

作者简介:於贤德,男,195011月出生,浙江宁波人,二级教授、哲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大学人文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宁波美术馆研究员、宁波雕塑艺术院执行院长)


【古城寻贤】用精湛的版画艺术展现伟人的光辉形象
发布时间:2017-05-22 来源:
 ——甬籍著名版画家李焕民人物画艺术成就简介


著名美术家李焕民先生,原籍宁波余姚,1930年出生于北京,1947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学习美术,得到徐悲鸿等大师教诲。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在1948年就奔赴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中央美院“美术干部培训班”学习, 1951年毕业后到四川美术家协会工作,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曾经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执行副主席,四川美协副主席、四川美术展览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四川美协名誉主席等职务。20164月,李焕民先生在成都逝世,享年86岁。李焕民先生走完了绚丽多彩的艺术人生,但他对于中国当代美术事业的辉煌贡献和留给我们的艺术精品,已经永远留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光辉篇章上,家乡人民深刻怀念这位人民艺术家。

李焕民的版画创作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题材的多样化。1953年之后他30多次深入西藏及甘孜、阿坝等地农牧区,每次多则半年、少则两个月,与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雪域高原的艰苦奔波中,他认真体验西藏各地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积极表现藏区瑰丽奇异的自然风光和藏族人民在世界屋脊上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快乐。他还多次到南北两条“丝绸之路”考察写生,并主编了《西南丝路万里行》一书。李焕民先生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画展,并有6幅版画作品获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一等奖、二等奖、银奖。还有5幅作品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卷和素描卷,有60多件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他还出版了《李焕民版画作品选》、《李焕民书画集》、《雪山红日》(与他人合作)等画册。在李焕民版画创作生涯中,有一组作品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这就是他精心创作的马克思、恩格斯、鲁迅和周恩来的形象。用版画艺术表现伟人和革命战士,首先是画家对他们光辉的人生历程和伟大的历史贡献的热情赞美和积极传扬,同时,艺术家作为人民心声的代言人,以发自内心的战斗豪情和艺术激情,在笔和刀的匠心独运之中充分表达了对导师、对领袖、对战士的无限热爱和竭诚崇敬,情感的燃烧所形成的艺术结晶表现出来的特殊的艺术内涵和美学价值,充分显示了一个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艺术家,有着和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大众情怀和艺术勇气。

李焕民先生在伟人形象的版画创作中,把坚定的思想倾向、鲜明的人民立场和高度的艺术创新这几个方面的要素自觉地统一起来,使这四幅表现伟人形象的作品成为艺术家奉献给时代和人民的精品杰作。他的作品不仅显示着鲜明的思想倾向性,还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于特定时代精神的人民性的自觉追求。按照这四幅作品的创作时间来排序,最早的是1968年描绘鲁迅形象的《长夜》,《周恩来总理》作于1979年,而《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在1984年创作的。


李焕民版画《长夜》


1968年是全国处于“文革”动乱中最为混乱不堪的荒唐岁月,画家对于时局的忧心和困惑,对于人民正在遭受着本来不应该遭受的灾难的深刻同情,焦虑和痛苦不能只是停留在内心如焚的煎熬之中,李焕民要用自己版画作品发出无声的然而又是最强的呐喊——他以“长夜”为题,刻画了敢于与黑暗进行最坚决抗争的鲁迅形象。鲁迅先生写过这样一首诗:“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虽然“文革”的艰难岁月跟鲁迅所处的历史大环境有根本的不同,但是人民内心的痛苦与不堪却是惊人的相似,当时正是极左思潮甚嚣尘上的疯狂时刻,有多少人蒙受冤屈,连刘少奇、彭德怀、陶铸、贺龙等开国元勋都遭受劫难。而所谓的左派、造反派争权夺利,上演着“你方唱罢他登场”的政治闹剧,城头变幻大王旗仿佛就是对这种荒谬的政治运动最逼真的写照。

《长夜》中的鲁迅形象,不是人们常见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而是以刚中带柔、温馨质朴的为造型的基调。在烛光的映照下几根向上竖着的白发使先生的平头依稀可见,这既是人物历史容貌的真实写照,也是鲁迅战斗精神的生动象征;在先生的面容为画面中最明亮的部分,宽阔的额头、线条柔和的卧蚕眉和眯缝着的眼睛;略显塌陷的鼻梁、椭圆的鼻头与唇上那道短短的髭须所形成的三条弧度不同的曲线,更增添了老人面容的慈祥——画面上的鲁迅先生就像一位邻家大爷,和蔼的表情、温馨的神态,简直可以让孩子们爬上他的膝盖,去触摸他的胡须;他的左手由于岁月的磨练而显得粗糙,又因为处在逆光之中而布满阴影,但是拇指和食指牢牢地捏着点燃的火柴,正在靠近洋蜡烛的芯子;那根火柴在燃烧中发出的光焰,照亮了处在黑暗中的先生的身体和马上就要点亮的蜡烛,它所发出的火光虽然比较小,但画家赋予它火炬的造型——燃烧中火柴头和焰心、内焰围成的那一团火就是火炬的主体,火柴杆就像是擎在人们手里的火炬柄,火焰在向外延伸的过程中渐渐缩小,由此形成的火花在空气的流动中飘动飞升,就像一朵才露尖尖角的小荷,白居易在诗中用火焰的造型来形容辛夷花,写下了紫粉笔含尖火焰,红燕脂染小莲花的诗句,把火焰和花蕾描绘得同样美丽,在这里画家再次让人们感受到火花的生动妍丽;而那根洋蜡烛的烛芯略呈凹陷,外围也已布满了烛泪,画家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战斗精神来讴歌鲁迅先生。画家选用这一形象充分展现先生的勤奋与刻苦。如果从更加宏大的视野来看,这一形象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它表现了为驱散中国社会所处的“长夜难明赤县天”的黑暗,正是为了掀翻黑屋子,为了中国能有光明的未来,先生承担起点亮国民精神火种的神圣使命。他一辈子在为民族的振兴寻找火种,并且以心甘情愿的态度和至死不渝的牺牲去奋斗,再大的危险、再多的困难都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可见,用点亮蜡烛、驱散黑暗来隐喻鲁迅先生的高尚与伟大,这一立意确实是十分精当与深刻的。


李焕民版画《马克思》


1984年,李焕民又创作了《马克思》《恩格斯》两幅伟人像。

画家选取了马克思在紧张的思考和写作中稍事休息的瞬间,人物既不是挺立在广袤空间嘹望远方以显示其鹤立鸡群的超拔,也没有让他在大庭广众中发表震撼人心的演说以展示其挥斥方遒的风范,甚至没有用伏案写作凝神思考以凸现思想家的睿智,偏偏用人物在写作间隙形态——马克思坐在椅子上,头颅和上身靠着椅背后仰,整个身体处在久坐之后的放松之中;微微仰起的硕大的脑袋已是满头白发,广阔的额头爬上了几道皱纹,浓密的眉毛向上扬起,双眼俯视着拿在左手中的文稿,笔挺的鼻子不仅是生理特征的表现,更是压倒一切敌人的不屈性格的象征;几十年饱经风霜的岁月使浓密的连鬓胡子变得花白且卷得更曲,就像一头雄狮向着不公平的人世发出深沉的怒吼;右手拿着一支鹅毛笔,但笔尖却是朝着手心,这是一个智者和斗士在审视和检验着自己的精神生产成果,虽然在形体上处于休憩的状态,但这只是写作过程中不同工序的转换,思想上暴风骤雨般的紧张运作却没有停息。人物的躯体没有一般老年人的臃肿或消瘦,仍然矍铄的体型表现了生命在战斗中的坚强。作品整个构图以头部右肘和左手的基本轮廓形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腰腹部、臀部和略微向上翘起的双腿和椅子的靠背和扶手融为一体,成为上身的有力支撑。李焕民选择了马克思在写作间歇很平常的情景作为艺术表现的内容,让世人对于逝世一百多年后仍然赢得各国人民尊敬的革命导师的形象,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领略到平凡中的非凡。

对于恩格斯形象的塑造,李焕民仍然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场景入手,用普通人的形体动作去展现人物的独特而又非凡的精神气质。因为在艺术家的心目中,马克思恩格斯这样的伟大人物原本就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他们不能也不应该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普通百姓面前,任何脱离群众的思想作风和语言行为,都是和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格格不入的。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人民群众看作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因此人民群众又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主人。正是由于他们站在崭新的理论高度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处事的基本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矫揉造作、装模作样的姿态,决不会出现在他们全身心投入的斗争实践和平凡生活中,更不会习以为常地成为他们的典型做派和招牌姿态。

李焕民在1979年创作了版画《周总理》,这幅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跟其它三幅略有不同:上述三幅都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细节来表现的,而《周总理》描绘的是人物的侧面半身像。运用这样的构思,首先是出于画家对于周恩来总理在形体美和人格美的高度崇敬,“高山仰止,景行行之”的这句名言正是对画家创作这幅作品时心境的最好写照。众所周知,周总理是20世纪中国美男子的典范,获得了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甚至不同政治信仰的人们的普遍认同和高度仰慕。怎样深刻地表现总理的英俊外形、高洁心灵、优雅风度和俊美形体,最完美地表现总理端庄精美、典雅大器的伟大形象,就成为画家发自肺腑的追求。

这幅版画在画面上表现的应该是总理中年时期的形象,这是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八大召开这段时间,当时周恩来身兼数职、肩负重任,除了全面负责国家的内政外交还要统筹、协调抗美援朝的前线指挥、后勤保障及停战谈判工作。虽然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宵衣旰食、劬劳勤勉地忘我工作,但当时中国的政治还是比较平顺的,虽然承受着超过普通人的生理极限的劳苦,但精神上还是比较舒畅的。画家之所以选用这一时段的总理形象作为创作素材,就是要把总理一生中最美好的风采展示给人民,并且通过自己的作品使周总理的光辉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画面上的总理,俊秀端庄、气势轩昂,乌黑的头发还能反射出一些亮光,高高的额头还没有皱纹;两条英气勃发的剑眉,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和笔挺的鼻梁,薄薄的上唇和丰润的下唇抿成一条线露出微笑,盘龙似的耳廓堪称完美,方正的脸庞和秀丽的五官形成的无与伦比的精美组合,呈现出世上少见的中华美男子的典型形象。身着中山装的上身挺拔而伟岸,衣领上风纪扣紧扣,宽阔而厚实的肩膀承担着中华崛起的历史使命,多年的军事斗争和谈判高手的双重生涯所养成的端庄精美、典雅大器的风度气质和严整洁净、素朴合身的着装习惯,更显示了伟人的飒爽英姿、刚柔相济的不凡气概。中日恢复邦交时担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他十分敬佩周总理,写下“躯如杨柳摇微风,心似巨岩碎大涛”的诗句来赞美周总理。李焕民先生通过典型化的艺术加工,把总理坚强如钢、温暖如春的人格之美、形体之美、风度之美和才情之美,进行了更生动、更集中、更充分的表现,艺术作品也就这样为总理的光辉形象增添了永恒的魅力。

作者简介:於贤德,男,195011月出生,浙江宁波人,二级教授、哲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大学人文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宁波美术馆研究员、宁波雕塑艺术院执行院长)


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馆主办
宁波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承办

地址:(正大门)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北路69号
备案编号:浙ICP备0506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