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资源>宁波记忆>历史文化
民国时期宁波最具影响力的报纸——纪念《时事公报》创刊一百周年
发布时间:2020-08-27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报纸“履历”表

 

坎坷的创刊经历,时尚的创刊方式

 

1919年,“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浪潮影响到了宁波,当时身份还是小学校长的金臻痒,积极参与到运动当中,又与社会各界人士效仿北京学生组成“救国十人团”。根据记载,宁波地区在“五四”运动后不到半月就陆续组成了126个“十人团”。同年6月在召开完全市“十人团”团员大会和团员代表会议后,一致推举金臻痒任新成立的“救国十人团联合会”会长。随着运动的推进,大家开始发现向民众宣传极为重要,而宣传需要工具,在当时报纸成为了不二之选。

金臻痒就是在当时的环境影响下,萌生了“办报救国”的理念,同时在众多“十人团”团员的支持下,着手开始创办报纸。根据史料记载,金臻痒的兄长在当时已是一名富裕的成功商人,但却担忧办报对自己生意带来影响而选择了不支持也不资助。启动资金不足相当于给当时的金臻痒在办报道路上设了一道大坎,可这并没有挡住他前进的脚步,他想出了一个大胆的创意,用发行股票来筹措办报资金。用现代互联网思维来看,他就是用股票的概念发起了一个众筹项目。虽然最终筹集的资金未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但也给《时事公报》的创办带去了巨大援助。

宁波时事公报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

 

《时事公报》,1920.6.1,创刊号第一版

 

《时事公报》创刊时工作人员合影(金臻痒前排中间)

 

报纸背后的他

 

说到《时事公报》就不得不提到报纸背后的那个他——金臻痒。

金臻痒21岁时留影

 

金臻痒41岁时留影

 

金臻痒(1896-1966),号恨顽,笔名金雁桥,宁波镇海人。宁波报业史上知名人士,曾创办娱乐信息周报《詹詹报》(见下图)。从金臻痒的早期人生经历来看,创办报纸是他所擅长的。只是在“五四”运动开始的初期,他参与其中,凭的是一腔热血。随着参与程度的加深,他和身边的人渐渐意识到,仅仅靠着他们一群进步青年来拯救当时的社会,力量还远远不够,所以用宣传的手段来开化民智是一件极为重要且迫切的任务,于是就有了《时事公报》的创办。

《詹詹报》

 

《时事公报》简介

 

这是一份因“五四”运动浪潮而创办的报纸,在其创办之初期就已经为自己定了一个基调“本社发起之初旨:勿以浪漫文字相惠顾,各本心得之主张,以事实为根据,发挥讨论以达改造思想和社会之目的”。(摘自《时事公报》,1920年6月1日,第一版,《本社启事三》)

纵观《时事公报》发行的三十余年里,除去宁波沦陷时期,被敌伪政权控制的几年,它一直奉行着自己的办报初衷,用报纸来改造思想和社会,用报纸来为民众发声,用报纸来为文化充前驱。下面就让我们来浏览一下《时事公报》在当时热点新闻下的报道。

1922年7月30日,文学研究会成员沈雁冰(茅盾,中国著名作家)受邀来甬参加四明夏季教育讲习会,从8月20日起,《时事公报》用四天刊载了他的演讲稿全文《文学上各种新派兴起的原因》。这也是标志茅盾新文学思想发端和文学理论建树的一篇重要文章。

1922.8.20,《时事公报》刊发的沈雁冰(茅盾)演讲稿(一)

 

1922.8.21,《时事公报》刊发的沈雁冰(茅盾)演讲稿(二)

 

1922.8.22,《时事公报》刊发的沈雁冰(茅盾)演讲稿(三)

 

1922.8.23,《时事公报》刊发的沈雁冰(茅盾)演讲稿(四)

 

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以后,为支援前线十九路军将士,《时事公报》自1932年2月1日起,至1932年4月5日止,在头版刊发信息,来为在上海阻击日军的中国将士募饷征物。最终共募集“资金10203.5元,麻袋2959只,咸光饼70余万只,其他棉裤、丝袜、卫生衫、生姜糖等不计其数”(信息来源:《金臻痒与<时事公报>》,作者:周军,《宁波晚报》2008年11月9日)

1932.2.1,《时事公报》刊发为十九路军募响通告(第一篇)

 

1932.4.5,《时事公报》刊发为十九路军募响广告(最后一篇)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发生以后,《时事公报》也积极参与其中,来报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事实。馆藏最接近卢沟桥事件日期的新闻报道是1937年7月11日的,《时事公报》用了将近一个版面来报道当时日军侵略我国的事件。

1937.7.11,《时事公报》关于日军侵华战争的报道

 

1940年10月,日军在甬开明街一带投下混有跳蚤的大量麦粒和面粉后,导致宁波爆发了鼠疫病毒感染事件。《时事公报》从1940年11月5日起用专辑来刊发此次事件的新闻,同时向民众宣传普及防疫防治措施。

1940.11.5,《时事公报》刊发的防(鼠)疫专辑

 

1941年4月,宁波被日军攻陷后,敌伪政权就控制了《时事公报》,通过发行伪《时事公报》来达到美化日本侵华战争的目的。

1941.7.1,伪《时事公报》的新闻报道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伪《时事公报》就停刊了。在金臻痒积极争取,几经努力下,国民党当局同意其继续办报,但是不同意他使用原报名。于是在1946年2月11日复刊时,金臻痒只好将报名改为《宁波时事公报》。

1946.2.11,《宁波时事公报》(复刊第一号)

 

1948年8月26日,《宁波时事公报》因为报道镇海保警中队王佐周部哗变,被国民党当局以新闻报道失实、摇惑人心、影响社会治安这一莫须有罪名层层上报,最终于1948年10月24日最后一期刊发后停刊。

1948.8.26,《宁波时事公报》引发停刊的新闻报道

 

1948.10.24,金臻痒在最后一期《宁波时事公报》上发表启事

 

后记

 

百年《时事公报》,三十载宁波记忆。回望历史,不仅铭记荣光,更要汲取前行的力量。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民国时期宁波最具影响力的报纸——纪念《时事公报》创刊一百周年
发布时间:2020-08-27 来源:

报纸“履历”表

 

坎坷的创刊经历,时尚的创刊方式

 

1919年,“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浪潮影响到了宁波,当时身份还是小学校长的金臻痒,积极参与到运动当中,又与社会各界人士效仿北京学生组成“救国十人团”。根据记载,宁波地区在“五四”运动后不到半月就陆续组成了126个“十人团”。同年6月在召开完全市“十人团”团员大会和团员代表会议后,一致推举金臻痒任新成立的“救国十人团联合会”会长。随着运动的推进,大家开始发现向民众宣传极为重要,而宣传需要工具,在当时报纸成为了不二之选。

金臻痒就是在当时的环境影响下,萌生了“办报救国”的理念,同时在众多“十人团”团员的支持下,着手开始创办报纸。根据史料记载,金臻痒的兄长在当时已是一名富裕的成功商人,但却担忧办报对自己生意带来影响而选择了不支持也不资助。启动资金不足相当于给当时的金臻痒在办报道路上设了一道大坎,可这并没有挡住他前进的脚步,他想出了一个大胆的创意,用发行股票来筹措办报资金。用现代互联网思维来看,他就是用股票的概念发起了一个众筹项目。虽然最终筹集的资金未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但也给《时事公报》的创办带去了巨大援助。

宁波时事公报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

 

《时事公报》,1920.6.1,创刊号第一版

 

《时事公报》创刊时工作人员合影(金臻痒前排中间)

 

报纸背后的他

 

说到《时事公报》就不得不提到报纸背后的那个他——金臻痒。

金臻痒21岁时留影

 

金臻痒41岁时留影

 

金臻痒(1896-1966),号恨顽,笔名金雁桥,宁波镇海人。宁波报业史上知名人士,曾创办娱乐信息周报《詹詹报》(见下图)。从金臻痒的早期人生经历来看,创办报纸是他所擅长的。只是在“五四”运动开始的初期,他参与其中,凭的是一腔热血。随着参与程度的加深,他和身边的人渐渐意识到,仅仅靠着他们一群进步青年来拯救当时的社会,力量还远远不够,所以用宣传的手段来开化民智是一件极为重要且迫切的任务,于是就有了《时事公报》的创办。

《詹詹报》

 

《时事公报》简介

 

这是一份因“五四”运动浪潮而创办的报纸,在其创办之初期就已经为自己定了一个基调“本社发起之初旨:勿以浪漫文字相惠顾,各本心得之主张,以事实为根据,发挥讨论以达改造思想和社会之目的”。(摘自《时事公报》,1920年6月1日,第一版,《本社启事三》)

纵观《时事公报》发行的三十余年里,除去宁波沦陷时期,被敌伪政权控制的几年,它一直奉行着自己的办报初衷,用报纸来改造思想和社会,用报纸来为民众发声,用报纸来为文化充前驱。下面就让我们来浏览一下《时事公报》在当时热点新闻下的报道。

1922年7月30日,文学研究会成员沈雁冰(茅盾,中国著名作家)受邀来甬参加四明夏季教育讲习会,从8月20日起,《时事公报》用四天刊载了他的演讲稿全文《文学上各种新派兴起的原因》。这也是标志茅盾新文学思想发端和文学理论建树的一篇重要文章。

1922.8.20,《时事公报》刊发的沈雁冰(茅盾)演讲稿(一)

 

1922.8.21,《时事公报》刊发的沈雁冰(茅盾)演讲稿(二)

 

1922.8.22,《时事公报》刊发的沈雁冰(茅盾)演讲稿(三)

 

1922.8.23,《时事公报》刊发的沈雁冰(茅盾)演讲稿(四)

 

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以后,为支援前线十九路军将士,《时事公报》自1932年2月1日起,至1932年4月5日止,在头版刊发信息,来为在上海阻击日军的中国将士募饷征物。最终共募集“资金10203.5元,麻袋2959只,咸光饼70余万只,其他棉裤、丝袜、卫生衫、生姜糖等不计其数”(信息来源:《金臻痒与<时事公报>》,作者:周军,《宁波晚报》2008年11月9日)

1932.2.1,《时事公报》刊发为十九路军募响通告(第一篇)

 

1932.4.5,《时事公报》刊发为十九路军募响广告(最后一篇)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发生以后,《时事公报》也积极参与其中,来报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事实。馆藏最接近卢沟桥事件日期的新闻报道是1937年7月11日的,《时事公报》用了将近一个版面来报道当时日军侵略我国的事件。

1937.7.11,《时事公报》关于日军侵华战争的报道

 

1940年10月,日军在甬开明街一带投下混有跳蚤的大量麦粒和面粉后,导致宁波爆发了鼠疫病毒感染事件。《时事公报》从1940年11月5日起用专辑来刊发此次事件的新闻,同时向民众宣传普及防疫防治措施。

1940.11.5,《时事公报》刊发的防(鼠)疫专辑

 

1941年4月,宁波被日军攻陷后,敌伪政权就控制了《时事公报》,通过发行伪《时事公报》来达到美化日本侵华战争的目的。

1941.7.1,伪《时事公报》的新闻报道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伪《时事公报》就停刊了。在金臻痒积极争取,几经努力下,国民党当局同意其继续办报,但是不同意他使用原报名。于是在1946年2月11日复刊时,金臻痒只好将报名改为《宁波时事公报》。

1946.2.11,《宁波时事公报》(复刊第一号)

 

1948年8月26日,《宁波时事公报》因为报道镇海保警中队王佐周部哗变,被国民党当局以新闻报道失实、摇惑人心、影响社会治安这一莫须有罪名层层上报,最终于1948年10月24日最后一期刊发后停刊。

1948.8.26,《宁波时事公报》引发停刊的新闻报道

 

1948.10.24,金臻痒在最后一期《宁波时事公报》上发表启事

 

后记

 

百年《时事公报》,三十载宁波记忆。回望历史,不仅铭记荣光,更要汲取前行的力量。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馆主办
宁波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承办

地址:(正大门)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北路69号
备案编号:浙ICP备0506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