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资源>宁波记忆>历史文化
流通不到半年的浙东抗币,却具有极高收藏与历史研究价值
发布时间:2020-09-03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浙东抗日根据地发行的抗币占有辉煌的一页。它在短暂的五个月又二十天左右的流通活动中,为加强浙东根据地对敌经济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值此浙东抗币发行75周年之际,让我们从档案中一窥这珍贵的浙东“红色货币”。

浙东抗币,全称浙东地方本位币,是浙东行政公署1945年4月8日命令浙东银行总行(设在余姚梁弄横坎头村)发行的。以圆为单位,分壹圆币、伍圆币、拾圆币三种,采用欧洲进口的道林纸印刷。发行总额以实物基金数额为限,一元抗币相当于食米一斤,总发行量为二百万元。

 

 

 

 

 

壹圆币、伍圆币、拾圆币(正反面)  宁波市档案馆馆藏

 

 

浙东银行旧址

 

1941年5月至1945年1月为抗币初创阶段

 

1941年日寇入侵浙东,1942年-1943年间,汪伪中央储备银行滥发中储券掠夺根据地财物。为开展对敌伪的经济斗争,打击日伪币,保护法币,三北根据地于1943年10月起,陆续印制发行抗币。最早发行的是金库兑换券。1943年-1945年初,根据地抗日力量日益壮大、军需供应日趋增长。由于货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给根据地的军民带来严重困难。成立自己的金融机构为急不可缓的任务。

 

 

 

金库兑换券 宁波市档案馆馆藏

 

1945年1月至8月为抗币健全阶段

 

1945年1月,浙东各界临时代表大会召开,经浙东行政公署筹组,中共华中局同意,成立浙东银行。1945年4月1日浙东银行正式对外营业,4月6日在《新浙东报》公布《浙东银行条例》和《浙东行政区抗币条例》,行署主任连柏生发表有关浙东行成立的谈话。13日举行浙东银行开幕典礼。4月10日起,陆续发行了18种36式浙东银行币,在三北、四明一带流通,成为浙东地区的地方本位币。金库兑换券继续流通。

4月6日《新浙东报》上刊载的《浙东银行条例》和《浙东行政区抗币条例》

 

4月9日《新浙东报》上刊载的《浙东银行的典礼与抗币的发行》《发行抗币的意义和作用》

 

《新浙东报》印刷字模

 

浙东银行币的印制,是一项艰险又辛劳的工作。印制抗币的纸张、油墨、石印机、号码机等,都由城里的地下工作者采办,然后冒着生命危险越过封锁线辗转到根据地。总共只有两台机器,当时以手工操作为主,劳动强度大,为了争取时间,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深山密林中多蚊虫,工作环境之艰辛自是不言而喻了。

 

 

浙东银行史迹陈列

 

1945年8月中旬日本投降至9月浙东纵队奉命北撤是抗币发展阶段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敌占区被迅速接管,急需大批抗币去占领市场,另一方面,根据地经济发展,商业活跃,且群众乐意使用抗币,市场对抗币的需求量大。在这一形势下,浙东行政公署允许各级地方政府及合作社、盐行、商会等经济团体印发兑换券和辅币,借此弥补抗币发行的不足,活跃金融市场。9月初,以铅锡合金为币材,面值为壹角、贰角、伍角三种的辅币在各地先后浇铸发行。这是抗日战争期间,浙东抗日根据地政府铸造发行的全国唯一的一种金属货币。

浙东银行发行的贰角辅币

 

 

浙东银行余姚支行发行的伍角、壹圆辅币

 

余姚县浒山区抗日民主政府发行的临时辅币(由王天杨提供)

 

1945年9月底至10月初是抗币回收阶段

 

1945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全部北撤。9月底浙东银行随军北撤。为保证抗币信誉,维护根据地党和政府的威望,为了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失,立即组织人员发布兑换公告,设立兑换处,政府拨出粮食、白布、食盐等实物兑换,也有用法币甚至黄金、银元进行兑换。一时来不及兑换的抗币,在浙东银行并入华中银行后仍可兑换,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开始,分几次按当时大米牌价由人民银行进行收兑,直到1959年基本全部兑换完毕。

10月1日《新浙东报》刊载区党委、浙东行署、浙东纵队《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姐妹书》

 

浙东抗币虽然流通时间很短暂,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打击伪币、抵制掠夺,平缓物价、稳定市场,发展经济、保障财经的作用,是浙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击敌人,保家卫国的历史见证,也成为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政治、军事、经济的重要实物史料。

在市档案馆馆藏中,还保存了几张珍贵的抗日根据地“粮票”“饭票”,是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浙东行政公署印发的供根据地群众供粮的凭证。与浙东抗币一样都是抗日根据地珍贵的历史见证。

   

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粮票、饭票

 

浙东行政公署饭票

 

浙东敌后临时委员会镇海县政府饭票


流通不到半年的浙东抗币,却具有极高收藏与历史研究价值
发布时间:2020-09-03 来源:

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浙东抗日根据地发行的抗币占有辉煌的一页。它在短暂的五个月又二十天左右的流通活动中,为加强浙东根据地对敌经济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值此浙东抗币发行75周年之际,让我们从档案中一窥这珍贵的浙东“红色货币”。

浙东抗币,全称浙东地方本位币,是浙东行政公署1945年4月8日命令浙东银行总行(设在余姚梁弄横坎头村)发行的。以圆为单位,分壹圆币、伍圆币、拾圆币三种,采用欧洲进口的道林纸印刷。发行总额以实物基金数额为限,一元抗币相当于食米一斤,总发行量为二百万元。

 

 

 

 

 

壹圆币、伍圆币、拾圆币(正反面)  宁波市档案馆馆藏

 

 

浙东银行旧址

 

1941年5月至1945年1月为抗币初创阶段

 

1941年日寇入侵浙东,1942年-1943年间,汪伪中央储备银行滥发中储券掠夺根据地财物。为开展对敌伪的经济斗争,打击日伪币,保护法币,三北根据地于1943年10月起,陆续印制发行抗币。最早发行的是金库兑换券。1943年-1945年初,根据地抗日力量日益壮大、军需供应日趋增长。由于货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给根据地的军民带来严重困难。成立自己的金融机构为急不可缓的任务。

 

 

 

金库兑换券 宁波市档案馆馆藏

 

1945年1月至8月为抗币健全阶段

 

1945年1月,浙东各界临时代表大会召开,经浙东行政公署筹组,中共华中局同意,成立浙东银行。1945年4月1日浙东银行正式对外营业,4月6日在《新浙东报》公布《浙东银行条例》和《浙东行政区抗币条例》,行署主任连柏生发表有关浙东行成立的谈话。13日举行浙东银行开幕典礼。4月10日起,陆续发行了18种36式浙东银行币,在三北、四明一带流通,成为浙东地区的地方本位币。金库兑换券继续流通。

4月6日《新浙东报》上刊载的《浙东银行条例》和《浙东行政区抗币条例》

 

4月9日《新浙东报》上刊载的《浙东银行的典礼与抗币的发行》《发行抗币的意义和作用》

 

《新浙东报》印刷字模

 

浙东银行币的印制,是一项艰险又辛劳的工作。印制抗币的纸张、油墨、石印机、号码机等,都由城里的地下工作者采办,然后冒着生命危险越过封锁线辗转到根据地。总共只有两台机器,当时以手工操作为主,劳动强度大,为了争取时间,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深山密林中多蚊虫,工作环境之艰辛自是不言而喻了。

 

 

浙东银行史迹陈列

 

1945年8月中旬日本投降至9月浙东纵队奉命北撤是抗币发展阶段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敌占区被迅速接管,急需大批抗币去占领市场,另一方面,根据地经济发展,商业活跃,且群众乐意使用抗币,市场对抗币的需求量大。在这一形势下,浙东行政公署允许各级地方政府及合作社、盐行、商会等经济团体印发兑换券和辅币,借此弥补抗币发行的不足,活跃金融市场。9月初,以铅锡合金为币材,面值为壹角、贰角、伍角三种的辅币在各地先后浇铸发行。这是抗日战争期间,浙东抗日根据地政府铸造发行的全国唯一的一种金属货币。

浙东银行发行的贰角辅币

 

 

浙东银行余姚支行发行的伍角、壹圆辅币

 

余姚县浒山区抗日民主政府发行的临时辅币(由王天杨提供)

 

1945年9月底至10月初是抗币回收阶段

 

1945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全部北撤。9月底浙东银行随军北撤。为保证抗币信誉,维护根据地党和政府的威望,为了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失,立即组织人员发布兑换公告,设立兑换处,政府拨出粮食、白布、食盐等实物兑换,也有用法币甚至黄金、银元进行兑换。一时来不及兑换的抗币,在浙东银行并入华中银行后仍可兑换,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开始,分几次按当时大米牌价由人民银行进行收兑,直到1959年基本全部兑换完毕。

10月1日《新浙东报》刊载区党委、浙东行署、浙东纵队《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姐妹书》

 

浙东抗币虽然流通时间很短暂,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打击伪币、抵制掠夺,平缓物价、稳定市场,发展经济、保障财经的作用,是浙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击敌人,保家卫国的历史见证,也成为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政治、军事、经济的重要实物史料。

在市档案馆馆藏中,还保存了几张珍贵的抗日根据地“粮票”“饭票”,是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浙东行政公署印发的供根据地群众供粮的凭证。与浙东抗币一样都是抗日根据地珍贵的历史见证。

   

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粮票、饭票

 

浙东行政公署饭票

 

浙东敌后临时委员会镇海县政府饭票


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馆主办
宁波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承办

地址:(正大门)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北路69号
备案编号:浙ICP备0506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