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资源>宁波记忆>历史文化
消失的“广德湖”
发布时间:2021-07-28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北宋诗人王观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送别词中,传神地写出了浙东山水的旖旎风光。曾经的宁波坐拥东钱湖和广德湖。这两个依山舒展的湖泊,犹如少女的明眸镶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现已湮灭无痕的广德湖,在当时却比东钱湖更大,知名度也更高。然而,如此烟波万顷的大湖却在千年前消失了。

 

曾经的广德湖位置示意图
  对当今很多宁波人来说,“广德湖”已经是个陌生的地名。然而如果你到了城西,问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会如数家珍地讲述广德湖的故事,甚至跺跺脚,告诉你脚下就是千年前的“广德湖”。从宁波的横街、集士港到高桥镇,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水带,它就是今天的广德湖。千年以前,广德湖可不只是这么条水带,它“广袤数万顷”,面积比东钱湖要大三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广德湖记》中写到,“盖湖之大五十里”。

 

现在的广德湖

 

一、广德湖的历史疏浚
  晋代陆云《答车茂安书》写到,鄞县“西有大湖,广纵千顷”。从唐朝开始,宁波的官员们意识到水利的重要性。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鄞县县令储仙舟加修治之,命名“广德湖”。意思是给鄞州带来很大的德泽。同一时期,东钱湖也称为钱湖。
  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明州刺史任侗又治而大之。北宋建隆年间,明州知州钱亿集万人浚修,成为鄞西“骄阳砾石无旱涝之患”的水利工程。北宋大中祥符年间,苏耆为守,又补复而浚之。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知州李夷庚筑堤十八里,确定湖界。
  这里面的代表人物就是宋代鄞县县令—张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鄞县县令张峋担心大工程会有人贪墨作假,就自己亲自主持施工方案,“既成,而田不病旱,舟不病涸”,这是广德湖的极盛时期。

 

二、广德湖的历史作用
  广德湖面积很大,春天下雨,溪水可灌溉整个鄞西地区。台风季节可避免洪灾,旱季放水。灾荒年间,可供穷人捕鱼采菱捉雁鸭度日。而且它也是通向开封、杭州的必经之道。湖边农户的出产,可通过广德湖,源源不断地运送出去。在古代,那就是不收费的高速公路。历代鄞县官员都非常重视广德湖的作用。
  宋熙宁二年(1069年),广德湖的灌溉之田达到2000顷以上,成了全国最好的粮田基地。从此西乡之田不再患旱,西行之舟不怕水涸。湖上烟波浩渺,常有海市蜃楼景观出现,时人称为“灵波蜃市”。广德湖成为当时的明州第一胜境。

 

三、广德湖的消失
  湖泊最终变成粮田,最直接的责任人是一君一臣。皇帝就是宋徽宗赵佶,臣子是明州人楼异。
  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在位15年,年仅23岁的宋哲宗赵煦驾崩,18岁的弟弟赵佶被推上了皇帝宝座。这位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道君皇帝”—宋徽宗。
  赵佶在书法和绘画等方面很有造诣,一手“瘦金体”独步天下。但他治国无方,宠幸以蔡京为首的“六贼”。致使朝纲败坏,民怨沸腾。
  北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明州人楼异以馆阁学士知随州事,楼异不想去随州做官,就在西去辞谢徽宗之际,奏言“明州广德湖可为田,以其岁入储以待高丽人由明州至开封往来之用”,“废莺脰湖为田,可益赋四万石”,宋徽宗正愁接待高丽使者的费用,一听正中下怀,将楼异改任明州知州。楼异一上任就下令开闸放水,一年以后,浩渺的广德湖从宁波消失了。再十年后,金军南下,徽钦二宗被掳,北宋灭亡。

 

四、广德湖的“兴废之争”
  对于广德湖的兴废,历史上曾有过激烈的争论。宋末大儒王应麟在《七观》中曾谓:“谁其填阏?利微害大。”原来的膏腴之田,一下雨就涝,一晴就无水可用。在湖边打渔、采菱为生的百姓,失去了生活的来源,成为游民。子孙后代,整个鄞西水患旱忧加剧,粮食产量低。交通资源也受到了制约。从此后,宁波西乡的土地价值大大降低,甚至有了“儿子要亲生,买田买东乡”的民谣。

 

海曙区集士港镇的楼太师庙,又名为“丰惠庙”
  朝廷及得田者极力支持,并赐“丰惠庙”,因此经楼异之孙楼钥奏请,追封楼异为太师,祠于望春山灵波庙,后又另建楼太师庙,“丰惠庙”位于今天的集士港镇丰成村。2008年5月,庙内宋徽宗赵佶亲书的御笔碑被转移到广德庵予以保护。

 

今天的海曙区广德庵
  但这块碑也如同耻辱碑,记录了废湖的罪过。万斯同《鄮西竹枝词》写到:“湖开莺脰匹东钱,谁把长陂决作田?却恨宣和楼太守,屡教西土失丰年!……楼公本意媚权臣,遂使千秋遗迹湮。何事还留丰惠庙,高墙大屋坐称神?”全祖望也大加指责:“莫师楼异,有靦我祠宫。”
  不管如何争论,不可否认的是,广德湖被废后,水患旱忧加剧,《四明谈助》记载,“湖水尽泄,自是岁有水旱之患”。废湖仅三年就“下流湮塞,有妨灌溉,致失常赋”。“鄞西七乡之田无岁不旱,异时膏腴,今为下田”。高桥镇岐阳一带沦为“烂腐岐阳破沿江,十年倒有九年荒”的景象。

 

五、后代举措
  后来,历朝不断有官员修建各种各样的水利设施,来挽回生态系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应岙、陆尚书、藤岭,以及2006年溪下水库的建成,才彻底根绝了这个危害。

 

溪下水库
  广德湖作为古代宁波重要的水利枢纽,曾经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但后来却因“废湖为田”而“屡教西土失丰年”,从“芦雁翔集、千顷碧波”的美景胜地到填湖围田导致宁波西乡生态失衡,望春桥南的湖堤旧迹仿佛警示着后人:必须善待自然,尊重规律,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消失的“广德湖”
发布时间:2021-07-28 来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北宋诗人王观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送别词中,传神地写出了浙东山水的旖旎风光。曾经的宁波坐拥东钱湖和广德湖。这两个依山舒展的湖泊,犹如少女的明眸镶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现已湮灭无痕的广德湖,在当时却比东钱湖更大,知名度也更高。然而,如此烟波万顷的大湖却在千年前消失了。

 

曾经的广德湖位置示意图
  对当今很多宁波人来说,“广德湖”已经是个陌生的地名。然而如果你到了城西,问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会如数家珍地讲述广德湖的故事,甚至跺跺脚,告诉你脚下就是千年前的“广德湖”。从宁波的横街、集士港到高桥镇,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水带,它就是今天的广德湖。千年以前,广德湖可不只是这么条水带,它“广袤数万顷”,面积比东钱湖要大三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广德湖记》中写到,“盖湖之大五十里”。

 

现在的广德湖

 

一、广德湖的历史疏浚
  晋代陆云《答车茂安书》写到,鄞县“西有大湖,广纵千顷”。从唐朝开始,宁波的官员们意识到水利的重要性。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鄞县县令储仙舟加修治之,命名“广德湖”。意思是给鄞州带来很大的德泽。同一时期,东钱湖也称为钱湖。
  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明州刺史任侗又治而大之。北宋建隆年间,明州知州钱亿集万人浚修,成为鄞西“骄阳砾石无旱涝之患”的水利工程。北宋大中祥符年间,苏耆为守,又补复而浚之。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知州李夷庚筑堤十八里,确定湖界。
  这里面的代表人物就是宋代鄞县县令—张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鄞县县令张峋担心大工程会有人贪墨作假,就自己亲自主持施工方案,“既成,而田不病旱,舟不病涸”,这是广德湖的极盛时期。

 

二、广德湖的历史作用
  广德湖面积很大,春天下雨,溪水可灌溉整个鄞西地区。台风季节可避免洪灾,旱季放水。灾荒年间,可供穷人捕鱼采菱捉雁鸭度日。而且它也是通向开封、杭州的必经之道。湖边农户的出产,可通过广德湖,源源不断地运送出去。在古代,那就是不收费的高速公路。历代鄞县官员都非常重视广德湖的作用。
  宋熙宁二年(1069年),广德湖的灌溉之田达到2000顷以上,成了全国最好的粮田基地。从此西乡之田不再患旱,西行之舟不怕水涸。湖上烟波浩渺,常有海市蜃楼景观出现,时人称为“灵波蜃市”。广德湖成为当时的明州第一胜境。

 

三、广德湖的消失
  湖泊最终变成粮田,最直接的责任人是一君一臣。皇帝就是宋徽宗赵佶,臣子是明州人楼异。
  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在位15年,年仅23岁的宋哲宗赵煦驾崩,18岁的弟弟赵佶被推上了皇帝宝座。这位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道君皇帝”—宋徽宗。
  赵佶在书法和绘画等方面很有造诣,一手“瘦金体”独步天下。但他治国无方,宠幸以蔡京为首的“六贼”。致使朝纲败坏,民怨沸腾。
  北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明州人楼异以馆阁学士知随州事,楼异不想去随州做官,就在西去辞谢徽宗之际,奏言“明州广德湖可为田,以其岁入储以待高丽人由明州至开封往来之用”,“废莺脰湖为田,可益赋四万石”,宋徽宗正愁接待高丽使者的费用,一听正中下怀,将楼异改任明州知州。楼异一上任就下令开闸放水,一年以后,浩渺的广德湖从宁波消失了。再十年后,金军南下,徽钦二宗被掳,北宋灭亡。

 

四、广德湖的“兴废之争”
  对于广德湖的兴废,历史上曾有过激烈的争论。宋末大儒王应麟在《七观》中曾谓:“谁其填阏?利微害大。”原来的膏腴之田,一下雨就涝,一晴就无水可用。在湖边打渔、采菱为生的百姓,失去了生活的来源,成为游民。子孙后代,整个鄞西水患旱忧加剧,粮食产量低。交通资源也受到了制约。从此后,宁波西乡的土地价值大大降低,甚至有了“儿子要亲生,买田买东乡”的民谣。

 

海曙区集士港镇的楼太师庙,又名为“丰惠庙”
  朝廷及得田者极力支持,并赐“丰惠庙”,因此经楼异之孙楼钥奏请,追封楼异为太师,祠于望春山灵波庙,后又另建楼太师庙,“丰惠庙”位于今天的集士港镇丰成村。2008年5月,庙内宋徽宗赵佶亲书的御笔碑被转移到广德庵予以保护。

 

今天的海曙区广德庵
  但这块碑也如同耻辱碑,记录了废湖的罪过。万斯同《鄮西竹枝词》写到:“湖开莺脰匹东钱,谁把长陂决作田?却恨宣和楼太守,屡教西土失丰年!……楼公本意媚权臣,遂使千秋遗迹湮。何事还留丰惠庙,高墙大屋坐称神?”全祖望也大加指责:“莫师楼异,有靦我祠宫。”
  不管如何争论,不可否认的是,广德湖被废后,水患旱忧加剧,《四明谈助》记载,“湖水尽泄,自是岁有水旱之患”。废湖仅三年就“下流湮塞,有妨灌溉,致失常赋”。“鄞西七乡之田无岁不旱,异时膏腴,今为下田”。高桥镇岐阳一带沦为“烂腐岐阳破沿江,十年倒有九年荒”的景象。

 

五、后代举措
  后来,历朝不断有官员修建各种各样的水利设施,来挽回生态系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应岙、陆尚书、藤岭,以及2006年溪下水库的建成,才彻底根绝了这个危害。

 

溪下水库
  广德湖作为古代宁波重要的水利枢纽,曾经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但后来却因“废湖为田”而“屡教西土失丰年”,从“芦雁翔集、千顷碧波”的美景胜地到填湖围田导致宁波西乡生态失衡,望春桥南的湖堤旧迹仿佛警示着后人:必须善待自然,尊重规律,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馆主办
宁波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承办

地址:(正大门)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北路69号
备案编号:浙ICP备0506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