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资源>宁波记忆>历史文化
丢帅河填塞的背后,是宁波百姓历时七年的抗争
发布时间:2022-06-02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怎么也想不到,在清末的宁波江北岸,为了防御和攻打太平军而开的丢帅河,等到要填塞时,却千难万难。事发外国租界,在宁波百姓奋起反抗和部分清廷有识之士的外交努力下,英国领事被迫同意,终于填塞了丢帅河。
   

 

丢帅河水道遗址 来源:《宁波通史》

一、首提填塞丢帅河
  “带海襟江复枕山,农家稼穑颇艰难。稻虽再熟歌丰屡,只够双弓米一餐。”这是当时的英国驻宁波领事馆翻译戈鲲化在己卯年(1879年)作的诗,并注:“谚云,‘宁波熟,一餐粥’,谓出米少也。”当时宁波的水稻收成很低,加上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当地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自1862年新开丢帅河以后,每当甬江退潮时,内河淡水就通过这条河直接向外流出甬江。而当甬江涨潮时,甬江咸水又通过这里直接进入余姚江的鄞县、慈溪、镇海三县交汇处,导致当时鄞县的泗洲堂和湾头、慈溪的东西南三乡和镇海的西北两乡,连年水稻歉收。

 

100多年前的甬江入海口 来源:《宁波旧影》
  这就不难理解,当百姓听说清军攻下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今南京)后,以为局势就此稳定,水稻收成才是应该关心的大事,迫不及待地要填塞丢帅河了。那百姓是什么时候开始提出要填塞丢帅河的呢?戈鲲化在丙子年(1876年)作《挽张竹坪运同》:“冠盖相逢记昔时,鸠工赴事不遑辞。力图兴复农家利,郑白渠边有口碑。”原注:“议填甬江新开河,七年未果。嗣因子山方伯嘱君与余同办,而君尤为出力。”子山是宁绍台道顾文彬的号,新开河即丢帅河。丢帅河是在1872年被填塞的,往前七年是1865年。由此可以推断百姓向官府首提填塞丢帅河的时间,当在1865年。
  事实上南京虽已陷落,但太平军的残余部队仍在坚持斗争,因此官府认为丢帅河仍然有存在的必要。1864年5月后,太平军残余部队继续向南方几省撤退。同年10月,太平军占领漳州。漳州的太平军首领是侍王李世贤,就是那位在1861年占领宁波的太平军首领。他攻克漳州后,发布“漳州太平军首领告谕”,其落款处仍然沿用太平天国年号“太平天国十四年九月三十日”。对此,宁波的清朝官府自然是心有余悸。
  康王汪海洋于1864年3月撤出浙江余杭,后率太平军十几万人马进入粤北,占领了梅州城。1866年2月被左宗棠率领的十多万水陆大军所击溃。长江以北的遵王赖文光等部太平军与张宗禹等捻军合并整编,组成新捻军。张宗禹等共推赖文光为首领,沿用太平天国的年号和封号,于1865年5月击毙清军名将僧格林沁。新捻军后又分为东西捻军,赖文光率领所部是为东捻军,张宗禹率领所部是为西捻军。张宗禹部队的兵锋曾抵卢沟桥边,清廷为之在京师戒严。两宫太后急令各路大军支援北京。1868年4月,兵锋指向天津,再次威逼北京。同年8月才被李鸿章淮军所镇压。
  以上战况,也许普通百姓所知不多,但当时的清政府却心如明镜,生怕哪一天太平军会卷土重来。在“江山”和“社稷”之间,目光短视的清政府看重的当然是江山,自然不会着急填塞丢帅河了。在《原英国驻宁波领事馆档案(1843—1928)》(宁波市档案馆藏)中,有英国驻宁波领事郇和于1872年11月1日给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的信,信中提及“自1869年以来,地方官府希望填塞丢帅河,让它回复原来状态。”由此可见,宁波百姓在1865年就向官府提出填塞丢帅河,但是官府却到了1869年才照会英国领事提议填塞丢帅河。

二、再提填塞丢帅河
  同治八年(1869年)春,中国东南部的太平天国运动基本已被镇压。在这种形势下,终于有官方的声音提议填塞丢帅河。《原英国驻宁波领事馆档案(1843—1928)》(宁波市档案馆藏)中,有宁绍台道文廉于同治八年(1869年)3月16日照会英国驻宁波领事费贤礼,提议填塞丢帅河。照会称“由于新开丢帅河后,咸潮亦遂由此冲入,浸及田亩,连年秋成歉收。当时开掘此河,原为防御起见,今东南久已肃清所有,新开河之水,急宜照旧堵复,以为田禾而资民食。公叩准予填塞,并转请照会知照等情。”照会中还提到“想贵领事在宁年久,华民疾苦,无不深知体恤。”这位官员希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打动领事。照会文末“贵领事察核,即祈复查示复,以凭饬办。望切,须至照会者。”但可悲的是,丢帅河是外国租界的界河,即使身为道台,也只能殷切地期望外国领事察核示复同意,以凭饬办可以填塞丢帅河。

 

宁绍台道文廉 来源:《包腊影集》
  英国领事费贤礼在过了将近一个月后,回复道台文廉的照会(4月15日),开篇虚称“本领事在宁年久,华民疾苦无不深知体恤一语,颇觉允当。”费领事表示赞同文道台所提之领事体恤华民疾苦的说法。转而又称“惟此次绅士禀请准填一节,不能不看伊等非是也。前已屡次与贵道当面论及此事,现将该绅士等禀中不应之语,合备照复,缕晰言之。”接下来又称“欲保人疾病,试将地图一展,更易立见。昔日之举,本在保护身家,现今尤宜保护性命以克疾厄。全藉每日潮汐往来,庶沟壑污秽随水流出,不致夏季中,外传染疫厉。兹本领事正宜保全本国民人,是以不得任其填塞,即或将此事商诸他国领事,想他国领事之意定与本领事同心也。”称丢帅河原来是抵御太平军保身家性命之用,现在是起到排污的作用,能使得夏天不致染疫,尤其适宜保护性命,不同意填塞丢帅河。并称或将此事与其他外国领事商议的话,其他外国领事也会与英国领事意见一致。总之一句话,就是不同意填塞丢帅河。
  英国领事照会中提及的地图是1872年宁波地形略图,图上有排水河道(Drain canal)和丢帅河(Dew's Canal)相连。费领事的意思是说,江北岸的污水是通过排水河道经过丢帅河,随潮汐流出的。填塞丢帅河,江北岸的污水就无法排出了。
  实际情况是如何的呢?其实看1862年的宁波城市河道平面图,就会发现没开丢帅河之前,江北岸排水河道是与白沙河相连的,污水是可以流经白沙河排向甬江的。这就是说,英国费领事所说的以排污防染疫而不同意填塞丢帅河的理由是不成立的。
  自同治六年(1867年)八月起,宁绍台道派统带卫安勇的葛参将作为江北岸巡捕房的总巡捕官,清廷地方官府的权力部分介入租界。江北岸租界的权力开始“中升西降”,但此时官府的权力也只是拥有部分警权而已。要填塞丢帅河,宁绍台道还是没有权力独自定夺,必须得英国领事同意才行。本以为太平军的威胁已除,丢帅河已经失去军事用途,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可是英国领事却以站不住脚的排污防染疫理由,不同意填塞丢帅河。
  当然了,宁波的水稻收成高低、中国百姓能不能吃饱饭,这些外国殖民者又岂会在意?他们是不会体恤“华民疾苦”的。毫无悬念,直到文道台离任,也没有办成填塞丢帅河之事。

三、丢帅河终被填塞
  《过云楼日记》记载,二月十九日,“辰刻登岸,岸上即官厅。”提台黄芍岩等官员“在官厅近候,略坐即乘轿开道,由南门绕至东门进城入署。”廿二日,“午刻,接印,穿朝服至大堂,向北阙谢恩毕,即拜印,俱行三跪九叩首礼,更衣,换蟒袍补挂,……”顾文彬自述,在同治十年(1871)二月十九日抵达宁波,二十二日在道台衙门接官印,面北向朝廷谢恩,拜官印,换蟒袍补挂,出任宁绍台道。至此,填塞丢帅河的接力棒传到了顾道台的手中。
  顾道台上任伊始,即向英国领事郇和提议填塞丢帅河。由于发生反对外国人产权的浮桥即新江桥过桥收费的问题,填塞丢帅河的事情被暂时搁置。综合《过云楼日记》、宁绍台道和英国领事的往来照会以及英国领事给英国公使的信函,就知道同治十一年(1872)八月至十月间围绕填塞丢帅河而发生的故事了。

 

宁波城市河道平面图(1862年) 来源:宁波市档案馆
  八月二十四日,道台顾文彬照会领事郇和,提出填塞丢帅河的理由有二,一系风水攸关,二系咸潮灌入导致水稻歉收。填河后,河边的外国人自买之地,会给予补偿。八月廿八日,周廷贵到处发招贴,竖大旗于河滨,号召鄞慈镇三县百姓联合起来,在丢帅河边祭神,要开工填塞丢帅河。英国领事闻讯派“鸽子号(Dove)”兵舰驶入丢帅河,欲武力制止。周廷贵带领百姓与洋人对峙。道台顾文彬命令鄞县知县姚慎庵带人前往弹压,周廷贵等人一见官府来人,立马散去。于是“鸽子号(Dove)”兵舰锚泊丢帅河。
  九月初三日,领事郇和照会道台顾文彬,称副领事索公细查三县人民欲填河之意有二,一系风水攸关,二系咸潮灌入,以混淡水,有碍田禾。而不欲填塞此河之意亦有三,一系保护外国民居,二系当开此河时亦有外国商民置买之地併开在内,三系此河开通江北阴沟藉以畅流污秽。如今咸潮灌入有碍农田且系风水攸关,兹同意道台兴工填塞。但必须加深加宽排水河道。已将同意填塞丢帅河之事上报英国公使威妥玛。
  九月初四日,道台顾文彬将英国领事同意填塞丢帅河之事,呈报总理衙门;九月初五日,道台顾文彬邀请张竹坪,托其与英国领事商办填河具体事宜;九月初九日,张竹坪赴英国领事馆,与副领事索公面商;九月初十日,道台顾文彬照会领事郇和,称贵领事体恤民艰,功德无量,曷胜感佩。现择于九月十五日兴工填河;九月十一日,填河一事,唯恐外国人反复。道台顾文彬托曹恺翁函询戈鲲化,得到的回复是可以照办;九月十二日,曹恺翁请戈鲲化、杨远香午饭。杨远香说,此河应从东口填起;九月十三日,杨远香来晤道台顾文彬,再次提议从东首填起。而张竹坪等均称与副领事索公面商说定从西首填起。今改从东口,恐失信于洋人。不久就接到领事郇和照会,称十五日填河需从西首填起;九月十五日,填塞新开河兴工。道台顾文彬命鄞县姚令赴工谕话弹压,工程一切托张竹坪、杨淡泉照料,经费托杨远香照付;九月廿三日,新开河填塞西口已经合龙;十月初四日,张竹坪来晤,据称西口筑坝业已完工。给外国人的津贴地亩六百元,对方退还未收。
  至此,丢帅河通往余姚江的西口已经填塞,坝已筑成。道台顾文彬提议填塞丢帅河的事情已经办成,其自认为是履任后第一快心事也。面对水稻连年歉收,百姓忍无可忍,终于奋起反抗要求强行填河,背后是一段屈辱史和抗争史。英国领事郇和在给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的信中写道,“传教士将所见所闻报告领事馆称,中国人在欢呼,浮桥斗争取胜是中国人第一次胜利。填塞丢帅河,是中国人对外国人斗争的第二次胜利!”

丢帅河填塞的背后,是宁波百姓历时七年的抗争
发布时间:2022-06-02 来源:
  怎么也想不到,在清末的宁波江北岸,为了防御和攻打太平军而开的丢帅河,等到要填塞时,却千难万难。事发外国租界,在宁波百姓奋起反抗和部分清廷有识之士的外交努力下,英国领事被迫同意,终于填塞了丢帅河。
   

 

丢帅河水道遗址 来源:《宁波通史》

一、首提填塞丢帅河
  “带海襟江复枕山,农家稼穑颇艰难。稻虽再熟歌丰屡,只够双弓米一餐。”这是当时的英国驻宁波领事馆翻译戈鲲化在己卯年(1879年)作的诗,并注:“谚云,‘宁波熟,一餐粥’,谓出米少也。”当时宁波的水稻收成很低,加上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当地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自1862年新开丢帅河以后,每当甬江退潮时,内河淡水就通过这条河直接向外流出甬江。而当甬江涨潮时,甬江咸水又通过这里直接进入余姚江的鄞县、慈溪、镇海三县交汇处,导致当时鄞县的泗洲堂和湾头、慈溪的东西南三乡和镇海的西北两乡,连年水稻歉收。

 

100多年前的甬江入海口 来源:《宁波旧影》
  这就不难理解,当百姓听说清军攻下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今南京)后,以为局势就此稳定,水稻收成才是应该关心的大事,迫不及待地要填塞丢帅河了。那百姓是什么时候开始提出要填塞丢帅河的呢?戈鲲化在丙子年(1876年)作《挽张竹坪运同》:“冠盖相逢记昔时,鸠工赴事不遑辞。力图兴复农家利,郑白渠边有口碑。”原注:“议填甬江新开河,七年未果。嗣因子山方伯嘱君与余同办,而君尤为出力。”子山是宁绍台道顾文彬的号,新开河即丢帅河。丢帅河是在1872年被填塞的,往前七年是1865年。由此可以推断百姓向官府首提填塞丢帅河的时间,当在1865年。
  事实上南京虽已陷落,但太平军的残余部队仍在坚持斗争,因此官府认为丢帅河仍然有存在的必要。1864年5月后,太平军残余部队继续向南方几省撤退。同年10月,太平军占领漳州。漳州的太平军首领是侍王李世贤,就是那位在1861年占领宁波的太平军首领。他攻克漳州后,发布“漳州太平军首领告谕”,其落款处仍然沿用太平天国年号“太平天国十四年九月三十日”。对此,宁波的清朝官府自然是心有余悸。
  康王汪海洋于1864年3月撤出浙江余杭,后率太平军十几万人马进入粤北,占领了梅州城。1866年2月被左宗棠率领的十多万水陆大军所击溃。长江以北的遵王赖文光等部太平军与张宗禹等捻军合并整编,组成新捻军。张宗禹等共推赖文光为首领,沿用太平天国的年号和封号,于1865年5月击毙清军名将僧格林沁。新捻军后又分为东西捻军,赖文光率领所部是为东捻军,张宗禹率领所部是为西捻军。张宗禹部队的兵锋曾抵卢沟桥边,清廷为之在京师戒严。两宫太后急令各路大军支援北京。1868年4月,兵锋指向天津,再次威逼北京。同年8月才被李鸿章淮军所镇压。
  以上战况,也许普通百姓所知不多,但当时的清政府却心如明镜,生怕哪一天太平军会卷土重来。在“江山”和“社稷”之间,目光短视的清政府看重的当然是江山,自然不会着急填塞丢帅河了。在《原英国驻宁波领事馆档案(1843—1928)》(宁波市档案馆藏)中,有英国驻宁波领事郇和于1872年11月1日给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的信,信中提及“自1869年以来,地方官府希望填塞丢帅河,让它回复原来状态。”由此可见,宁波百姓在1865年就向官府提出填塞丢帅河,但是官府却到了1869年才照会英国领事提议填塞丢帅河。

二、再提填塞丢帅河
  同治八年(1869年)春,中国东南部的太平天国运动基本已被镇压。在这种形势下,终于有官方的声音提议填塞丢帅河。《原英国驻宁波领事馆档案(1843—1928)》(宁波市档案馆藏)中,有宁绍台道文廉于同治八年(1869年)3月16日照会英国驻宁波领事费贤礼,提议填塞丢帅河。照会称“由于新开丢帅河后,咸潮亦遂由此冲入,浸及田亩,连年秋成歉收。当时开掘此河,原为防御起见,今东南久已肃清所有,新开河之水,急宜照旧堵复,以为田禾而资民食。公叩准予填塞,并转请照会知照等情。”照会中还提到“想贵领事在宁年久,华民疾苦,无不深知体恤。”这位官员希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打动领事。照会文末“贵领事察核,即祈复查示复,以凭饬办。望切,须至照会者。”但可悲的是,丢帅河是外国租界的界河,即使身为道台,也只能殷切地期望外国领事察核示复同意,以凭饬办可以填塞丢帅河。

 

宁绍台道文廉 来源:《包腊影集》
  英国领事费贤礼在过了将近一个月后,回复道台文廉的照会(4月15日),开篇虚称“本领事在宁年久,华民疾苦无不深知体恤一语,颇觉允当。”费领事表示赞同文道台所提之领事体恤华民疾苦的说法。转而又称“惟此次绅士禀请准填一节,不能不看伊等非是也。前已屡次与贵道当面论及此事,现将该绅士等禀中不应之语,合备照复,缕晰言之。”接下来又称“欲保人疾病,试将地图一展,更易立见。昔日之举,本在保护身家,现今尤宜保护性命以克疾厄。全藉每日潮汐往来,庶沟壑污秽随水流出,不致夏季中,外传染疫厉。兹本领事正宜保全本国民人,是以不得任其填塞,即或将此事商诸他国领事,想他国领事之意定与本领事同心也。”称丢帅河原来是抵御太平军保身家性命之用,现在是起到排污的作用,能使得夏天不致染疫,尤其适宜保护性命,不同意填塞丢帅河。并称或将此事与其他外国领事商议的话,其他外国领事也会与英国领事意见一致。总之一句话,就是不同意填塞丢帅河。
  英国领事照会中提及的地图是1872年宁波地形略图,图上有排水河道(Drain canal)和丢帅河(Dew's Canal)相连。费领事的意思是说,江北岸的污水是通过排水河道经过丢帅河,随潮汐流出的。填塞丢帅河,江北岸的污水就无法排出了。
  实际情况是如何的呢?其实看1862年的宁波城市河道平面图,就会发现没开丢帅河之前,江北岸排水河道是与白沙河相连的,污水是可以流经白沙河排向甬江的。这就是说,英国费领事所说的以排污防染疫而不同意填塞丢帅河的理由是不成立的。
  自同治六年(1867年)八月起,宁绍台道派统带卫安勇的葛参将作为江北岸巡捕房的总巡捕官,清廷地方官府的权力部分介入租界。江北岸租界的权力开始“中升西降”,但此时官府的权力也只是拥有部分警权而已。要填塞丢帅河,宁绍台道还是没有权力独自定夺,必须得英国领事同意才行。本以为太平军的威胁已除,丢帅河已经失去军事用途,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可是英国领事却以站不住脚的排污防染疫理由,不同意填塞丢帅河。
  当然了,宁波的水稻收成高低、中国百姓能不能吃饱饭,这些外国殖民者又岂会在意?他们是不会体恤“华民疾苦”的。毫无悬念,直到文道台离任,也没有办成填塞丢帅河之事。

三、丢帅河终被填塞
  《过云楼日记》记载,二月十九日,“辰刻登岸,岸上即官厅。”提台黄芍岩等官员“在官厅近候,略坐即乘轿开道,由南门绕至东门进城入署。”廿二日,“午刻,接印,穿朝服至大堂,向北阙谢恩毕,即拜印,俱行三跪九叩首礼,更衣,换蟒袍补挂,……”顾文彬自述,在同治十年(1871)二月十九日抵达宁波,二十二日在道台衙门接官印,面北向朝廷谢恩,拜官印,换蟒袍补挂,出任宁绍台道。至此,填塞丢帅河的接力棒传到了顾道台的手中。
  顾道台上任伊始,即向英国领事郇和提议填塞丢帅河。由于发生反对外国人产权的浮桥即新江桥过桥收费的问题,填塞丢帅河的事情被暂时搁置。综合《过云楼日记》、宁绍台道和英国领事的往来照会以及英国领事给英国公使的信函,就知道同治十一年(1872)八月至十月间围绕填塞丢帅河而发生的故事了。

 

宁波城市河道平面图(1862年) 来源:宁波市档案馆
  八月二十四日,道台顾文彬照会领事郇和,提出填塞丢帅河的理由有二,一系风水攸关,二系咸潮灌入导致水稻歉收。填河后,河边的外国人自买之地,会给予补偿。八月廿八日,周廷贵到处发招贴,竖大旗于河滨,号召鄞慈镇三县百姓联合起来,在丢帅河边祭神,要开工填塞丢帅河。英国领事闻讯派“鸽子号(Dove)”兵舰驶入丢帅河,欲武力制止。周廷贵带领百姓与洋人对峙。道台顾文彬命令鄞县知县姚慎庵带人前往弹压,周廷贵等人一见官府来人,立马散去。于是“鸽子号(Dove)”兵舰锚泊丢帅河。
  九月初三日,领事郇和照会道台顾文彬,称副领事索公细查三县人民欲填河之意有二,一系风水攸关,二系咸潮灌入,以混淡水,有碍田禾。而不欲填塞此河之意亦有三,一系保护外国民居,二系当开此河时亦有外国商民置买之地併开在内,三系此河开通江北阴沟藉以畅流污秽。如今咸潮灌入有碍农田且系风水攸关,兹同意道台兴工填塞。但必须加深加宽排水河道。已将同意填塞丢帅河之事上报英国公使威妥玛。
  九月初四日,道台顾文彬将英国领事同意填塞丢帅河之事,呈报总理衙门;九月初五日,道台顾文彬邀请张竹坪,托其与英国领事商办填河具体事宜;九月初九日,张竹坪赴英国领事馆,与副领事索公面商;九月初十日,道台顾文彬照会领事郇和,称贵领事体恤民艰,功德无量,曷胜感佩。现择于九月十五日兴工填河;九月十一日,填河一事,唯恐外国人反复。道台顾文彬托曹恺翁函询戈鲲化,得到的回复是可以照办;九月十二日,曹恺翁请戈鲲化、杨远香午饭。杨远香说,此河应从东口填起;九月十三日,杨远香来晤道台顾文彬,再次提议从东首填起。而张竹坪等均称与副领事索公面商说定从西首填起。今改从东口,恐失信于洋人。不久就接到领事郇和照会,称十五日填河需从西首填起;九月十五日,填塞新开河兴工。道台顾文彬命鄞县姚令赴工谕话弹压,工程一切托张竹坪、杨淡泉照料,经费托杨远香照付;九月廿三日,新开河填塞西口已经合龙;十月初四日,张竹坪来晤,据称西口筑坝业已完工。给外国人的津贴地亩六百元,对方退还未收。
  至此,丢帅河通往余姚江的西口已经填塞,坝已筑成。道台顾文彬提议填塞丢帅河的事情已经办成,其自认为是履任后第一快心事也。面对水稻连年歉收,百姓忍无可忍,终于奋起反抗要求强行填河,背后是一段屈辱史和抗争史。英国领事郇和在给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的信中写道,“传教士将所见所闻报告领事馆称,中国人在欢呼,浮桥斗争取胜是中国人第一次胜利。填塞丢帅河,是中国人对外国人斗争的第二次胜利!”

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馆主办
宁波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承办

地址:(正大门)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北路69号
备案编号:浙ICP备0506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