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弄,相传原以梁、冯二姓聚居而名为“梁冯”。后因北方频于战乱,孙、吴、姚、叶、黄等诸姓大批南徙,迁居于此。由于境内弄堂多达99条半,遂演变为梁弄。梁弄,秦属会稽,汉属余姚县,隋开皇九年(589)为句章梁弄乡,后唐(907-936)为四明乡,南宋(1127)置镇【一说,唐武德七年(624)为余姚县四明乡。五代后唐(923)开始建镇,属会稽郡】。相传梁弄后唐时已“人烟凑集,亦一巨镇”,南宋是绍兴府同知驻地,辖宁绍台三郡接壤之地。民国六年(1912)为凤鸣乡。民国23年(1934)年复置镇,属余姚县第二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梁弄是浙东革命根据地领导中心。民国34年(1945年)为南山县属地。1949年1月为四明县属地。1949年5月7日,撤四明县,建梁弄镇,属余姚县梁弄区。
梁弄古镇
发布时间:2020-08-28 来源:
梁弄,相传原以梁、冯二姓聚居而名为“梁冯”。后因北方频于战乱,孙、吴、姚、叶、黄等诸姓大批南徙,迁居于此。由于境内弄堂多达99条半,遂演变为梁弄。梁弄,秦属会稽,汉属余姚县,隋开皇九年(589)为句章梁弄乡,后唐(907-936)为四明乡,南宋(1127)置镇【一说,唐武德七年(624)为余姚县四明乡。五代后唐(923)开始建镇,属会稽郡】。相传梁弄后唐时已“人烟凑集,亦一巨镇”,南宋是绍兴府同知驻地,辖宁绍台三郡接壤之地。民国六年(1912)为凤鸣乡。民国23年(1934)年复置镇,属余姚县第二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梁弄是浙东革命根据地领导中心。民国34年(1945年)为南山县属地。1949年1月为四明县属地。1949年5月7日,撤四明县,建梁弄镇,属余姚县梁弄区。
东明古刹
坐落于东明山东麓。初名悟法院,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创建。唐武宗会昌年间废天下庵院寺庙,发放僧尼还俗。唐大中元年重建,号四明寺。天佑八年吴越王钱鏐改东明禅院。宋真宗祥符元年赐名东明寺,明崇祯间毁于台风,高僧那摩生移建梁弄水口。
白云禅寺
在镇东南白云山上。唐巘云和尚隐于此山,常有白云覆盖屋上,因名白云山。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建白云院,宋治平(1066)改名白云教寺,俗称白云寺。经北宋末年战乱,寺废。南宋孝宗年间,有天台山僧远觉法师云游到此,见白云山前有大路,后有奇峰,两边小山头皆匐伏拱拜,山岙深幽,流泉清澈,十坑九湾安排得体。寺后东麓有唐乐安侯孙隆光墓地,气派非凡。遂暂时在后山搭草庵定居,暗中筹划重建白云禅寺。 白云禅寺规模宏大,共四进及两厢僧舍,号称九十九间。旁有茶地竹园,供僧人种植蔬菜瓜果。远觉法师自任方丈,招收门徒,弘扬天台宗教义,十方善男子善女人朝山礼佛,献花进香,盛极一时。法师涅盘后,殡葬于寺外馒头山上,至今只剩留和尚坟名称了。白云禅寺历时四朝,共八百余年。民间流传“九里十三庵,香火不断烟”、“四明大地何处有?东明遥对白云洲。”是当时盛况遗踪也。
鸦片战争后,佛事萧条。光绪初年,虽有静春法师主持寺务,但已香火冷落,不成体统。解放前,唯留断垣残壁,残缺佛像。至今放生池尚在,屋基也改为菜地,还依稀可以辨认当年寺院规模。
东山石洞
面临大溪,屈曲如羊肠小道,相传洞底与东海相通。曾有一位游客不慎草帽失落洞内,事后被舟山渔民在海上拾起,见草帽上写着四明山某某字样,甚觉新奇,特地进山送还原主,被时人传为美谈。石洞上有巨石像悬岩矗立,岩下又有巨石像头戴铁帽的将军威武地把守洞口,注视着广阔的原野,望之有千载寂寞之意。后人在洞口建石洞庙,保护石洞并成为祭神祈求丰收的场所。
附近有玉兔山,本名玉兔望月,山巅有凹形大石,名石臼山岗,盖以玉兔在广寒宫为嫦娥捣药之神话而命名。山高五十二米,广二百七十亩。间有竹林茶园水果场等设施,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竹篱茅舍古朴清幽,现已成为旅游胜地。
革命旧址
浙东区委旧址,位于梁弄镇南2公里的横坎头村,这里曾是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心脏,内设浙东银行、浙东新报社。1943年4月,随着姚南梁弄重镇的收复,中共浙东区委即迁址梁弄横坎头,梁弄成为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纪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浙东革命根据地人民的历史业绩,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原浙东区委旧址建立“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原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王芳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镌该有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中国共产党浙东区委会旧址”的题字。纪念馆为木结构清末民居,正楼座东面西,七楼七底,左右厢房各两楼两底,中间为庭院。接待各地参观团队524个,游客达25万人次。旧址现系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馆主办宁波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承办
地址:(正大门)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北路69号
备案编号:浙ICP备0506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