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资源>宁波记忆>甬城漫谈
“江南大儒”桂彦良
发布时间:2007-12-19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桂姓溯源

    “最是一年风景好,金风送爽桂花香。”就离慈城“桂花厅”不远处的“竺巷口”,自宋代起就住着桂姓望族。
桂姓系周王室后裔。周初,周武王之弟周公旦被封于鲁。鲁国为春秋一大诸侯国,后被齐国灭掉。到了秦朝,鲁公族后裔季孙的后人季祯,在秦朝任博士。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季桢也被坑死杀,其弟季睦怕哥哥断香火,就按自己名字的读音,让哥哥的四个儿子分别改姓:长子姓桂名奕,居幽州(今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一带),守护祖坟;二子姓夭日、上下(原文实录)名栾,居济南;三子姓炅(gui)名奖,居厉山(镇名,湖北随县,春秋时厉国国都);幼子姓炔(que)名装,居河南。四姓后裔,字异而音实为同源同根。后其它三姓在秦灭后,因姓太偏,除一部分人改原姓外,多数改长房桂姓,成为桂氏。
据桂氏祠堂碑记载:慈城桂氏家族是从贵溪(县名,在江西省东北部,唐置县)迁来的。至于桂姓家庭怎么从幽州,或其它三姓后改桂姓者,迁衍至贵溪,已无查考。只根据《华人姓氏来源》记:在明代,当里(指慈城)桂姓家族昌盛,名人辈出。又据《慈溪县志》载:祖先可上溯到南宋桂万荣,字梦协,庆元二年进士,为杨简(慈湖先生)弟子。桂锡孙,万荣从子,绍定五年进士……传至明代,最有名的当然数“江南大儒”礼部尚书桂彦良了。杨泰亨撰志载:桂王傅宅,(慈溪)县治南祝(又作“竺”)巷口,晋王傅桂彦良所居。

“江南大儒”

    女词人李清照为避战乱流落江南时,曾对桂花赞道:“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被明太祖誉为“江南大儒”的桂彦良,不仅是桂氏家族之佼佼者,在慈城的历史人物中应该属“第一流”。
    桂彦良,名德(一作称),以字行,慈溪(今江北慈城)人,少年慧敏,勤奋好学,就读于宝峰书院。据新编《宁波市教育志·书院篇》转载《慈溪县志》云:“宝峰书院在县西二里大宝山,为元赵宝峰先生读书处。赵宝峰先生名偕,字子永,入元不仕,学宗杨简,隐居于大宝山之东麓,乡弟子多从之游,弟子有桂彦良、乌本良、乌斯道、向寿等名士。县令陈麟,字文昭,曾诣门请业,请弟子礼,赵偕为其设治县权宜。”当时作《琵琶记》的高明(字则诚),隐居栋社,也闻赵宝峰先生大名,特来大宝山拜师学习悟量;还有《四明丛书·赵宝峰集》附载《门人祭宝峰先生文》的名单,弟子罗本,字贯中(((三国演义》作者)之名亦在其中。可见桂彦良少年时,与陈麟、高明、罗本等名士,也是同师同学。
    青年时,经选举(选拔考试)为元乡贡进士,做过“包山书院”山长,后改平江路(今苏州)路学教授。
    明·洪武六年(1373年),授命征召入京,授太子正字。时当明代开国初期,太祖朱元璋尊师重教,十分注意给诸王择师,时桂彦良与宋濂、孔克表、陈南宾、萧岐等宿儒,同为太子、诸王及功臣子弟师,其间桂彦良脱颖而出,尤受朱皇帝青睐。元璋称道他学识渊博,教学得体,能以“二帝三王、孔孟圣学为本”,汇聚历代治政之精华,联系明代国情之实际,以启迪后人,解当务之急。并特择他为晋王傅。
    明太祖朱元璋虽读书不多,但肯学习;吟诗作赋,善写俚诗。桂彦良常在帝前步韵应对。据载,桂彦良在御座前朗诵,诗声朗朗,“声彻殿外,左右惊愕。”帝赞许他才思敏捷,应对从容,语出自然,诗风诚朴。可见桂彦良的辞章文笔,很配农民出身朱皇帝的胃口。
    当时是,桂彦良与宋镰(文士)、刘基(军师)齐名,同为太祖三足鼎臣。而朱元璋却对桂彦良情有独钟,称道他:“江南大儒,惟卿一人。”彦良入谢道:“臣不如宋濂、刘基”。元璋诠释说:“宋濂只不过一个文人,刘基呢,虽足智多谋,而才能偏于军事上,不如你通达全面啊!
    调迁为晋王府右傅后,桂彦良至晋,制《格心图》献王,励精图治;后更王府官制,官“左长史”。在晋期间,还制作《万世太平治安十二策》,上章京师。太祖朱元璋读后,拍案叫绝:“通达事体,有裨治道”。又说:世人都说儒者只拘泥古训,不通今道,但彦良就不是,真可谓“通儒”矣!
    洪武十八年(1385年)桂彦良告老还乡,潜心著作。先是浙江省开科举,连请他为考官,主文官。过了二年就与世长辞了。桂彦良一生著作甚丰,有《清节》、《清溪》、《山西》、《挂笏》、《老拙》等集和《陶诗春和咏》及《中都纪行》等。据载,连名噪一时的大学士宋濂,读了他的著作,感叹不已,自以为不知也。

桂族后裔

    据杨泰亨撰志载:“袁学士第东,有桂驸马禾黄‘彦良子长慎同居于此。”桂驸马即桂慎,就是因为桂彦良的关系才被明太祖招为附马的。魏金水先生载:“桂驸马宅大部分建筑还在,所有房屋不管楼房平房都有高高矗立的五马头山墙,驸马宅的特征还有台门都有石鼓,进石鼓门即为驸马居住处了。现在石鼓门及驸马住宅楼三合院还完整保留着,其西面连接着为数不少的厢房,从外表看,整体结构还相当明显。”可见当时慈城桂氏门弟,十分显赫,风光一时。
    桂氏望族,人才辈出:有桂,字怀英,饱读诗书,倜傥不群。方孝孺慕其名,不远数十里前来与其谈经论说,十分佩服其学识,尊称他为“古香先生”;还有桂宗儒,工楷书,成祖召见,即拜编修,及其弟桂宗蕃(一作藩)均系桂彦良后裔。兄弟俩颇有作为,学问极好,均参加《永乐大典》编撰;又有桂孟诚,做过县官,政绩优良;桂琏、桂伯谅等都以学问好而加载史册……至清代,有桂中行,清代名臣,官湖地按察使,书法家、画家;桂馥,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画家、篆刻家;还有桂庸,乾隆十三年进士,及其子桂延,都以诗名称著……自宋至清,慈城桂氏家庭光进士及第者就有六人(桂万荣、桂锡逊、桂彦良、桂芝、桂一章、桂庸)。
    桂氏家族繁衍到今天,仅限我们知道的知名人士有:台湾大学法商学院资深教授、百岁老人桂裕;精通明清文史的原宁波师范学院教师、九旬老人桂心仪;上海材料研究所所长桂立丰、北京大学教授桂琳琳、清华大学工程物理教授桂立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桂晓风。
    风激慈水浪垒浪,日照阚峰人继人。千年古镇,水清山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探历史之渊源,启后人去撷英……岁月如歌,慈城日暖桂生香;江山似画,古镇辉煌花簇锦。


“江南大儒”桂彦良
发布时间:2007-12-19 来源:


桂姓溯源

    “最是一年风景好,金风送爽桂花香。”就离慈城“桂花厅”不远处的“竺巷口”,自宋代起就住着桂姓望族。
桂姓系周王室后裔。周初,周武王之弟周公旦被封于鲁。鲁国为春秋一大诸侯国,后被齐国灭掉。到了秦朝,鲁公族后裔季孙的后人季祯,在秦朝任博士。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季桢也被坑死杀,其弟季睦怕哥哥断香火,就按自己名字的读音,让哥哥的四个儿子分别改姓:长子姓桂名奕,居幽州(今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一带),守护祖坟;二子姓夭日、上下(原文实录)名栾,居济南;三子姓炅(gui)名奖,居厉山(镇名,湖北随县,春秋时厉国国都);幼子姓炔(que)名装,居河南。四姓后裔,字异而音实为同源同根。后其它三姓在秦灭后,因姓太偏,除一部分人改原姓外,多数改长房桂姓,成为桂氏。
据桂氏祠堂碑记载:慈城桂氏家族是从贵溪(县名,在江西省东北部,唐置县)迁来的。至于桂姓家庭怎么从幽州,或其它三姓后改桂姓者,迁衍至贵溪,已无查考。只根据《华人姓氏来源》记:在明代,当里(指慈城)桂姓家族昌盛,名人辈出。又据《慈溪县志》载:祖先可上溯到南宋桂万荣,字梦协,庆元二年进士,为杨简(慈湖先生)弟子。桂锡孙,万荣从子,绍定五年进士……传至明代,最有名的当然数“江南大儒”礼部尚书桂彦良了。杨泰亨撰志载:桂王傅宅,(慈溪)县治南祝(又作“竺”)巷口,晋王傅桂彦良所居。

“江南大儒”

    女词人李清照为避战乱流落江南时,曾对桂花赞道:“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被明太祖誉为“江南大儒”的桂彦良,不仅是桂氏家族之佼佼者,在慈城的历史人物中应该属“第一流”。
    桂彦良,名德(一作称),以字行,慈溪(今江北慈城)人,少年慧敏,勤奋好学,就读于宝峰书院。据新编《宁波市教育志·书院篇》转载《慈溪县志》云:“宝峰书院在县西二里大宝山,为元赵宝峰先生读书处。赵宝峰先生名偕,字子永,入元不仕,学宗杨简,隐居于大宝山之东麓,乡弟子多从之游,弟子有桂彦良、乌本良、乌斯道、向寿等名士。县令陈麟,字文昭,曾诣门请业,请弟子礼,赵偕为其设治县权宜。”当时作《琵琶记》的高明(字则诚),隐居栋社,也闻赵宝峰先生大名,特来大宝山拜师学习悟量;还有《四明丛书·赵宝峰集》附载《门人祭宝峰先生文》的名单,弟子罗本,字贯中(((三国演义》作者)之名亦在其中。可见桂彦良少年时,与陈麟、高明、罗本等名士,也是同师同学。
    青年时,经选举(选拔考试)为元乡贡进士,做过“包山书院”山长,后改平江路(今苏州)路学教授。
    明·洪武六年(1373年),授命征召入京,授太子正字。时当明代开国初期,太祖朱元璋尊师重教,十分注意给诸王择师,时桂彦良与宋濂、孔克表、陈南宾、萧岐等宿儒,同为太子、诸王及功臣子弟师,其间桂彦良脱颖而出,尤受朱皇帝青睐。元璋称道他学识渊博,教学得体,能以“二帝三王、孔孟圣学为本”,汇聚历代治政之精华,联系明代国情之实际,以启迪后人,解当务之急。并特择他为晋王傅。
    明太祖朱元璋虽读书不多,但肯学习;吟诗作赋,善写俚诗。桂彦良常在帝前步韵应对。据载,桂彦良在御座前朗诵,诗声朗朗,“声彻殿外,左右惊愕。”帝赞许他才思敏捷,应对从容,语出自然,诗风诚朴。可见桂彦良的辞章文笔,很配农民出身朱皇帝的胃口。
    当时是,桂彦良与宋镰(文士)、刘基(军师)齐名,同为太祖三足鼎臣。而朱元璋却对桂彦良情有独钟,称道他:“江南大儒,惟卿一人。”彦良入谢道:“臣不如宋濂、刘基”。元璋诠释说:“宋濂只不过一个文人,刘基呢,虽足智多谋,而才能偏于军事上,不如你通达全面啊!
    调迁为晋王府右傅后,桂彦良至晋,制《格心图》献王,励精图治;后更王府官制,官“左长史”。在晋期间,还制作《万世太平治安十二策》,上章京师。太祖朱元璋读后,拍案叫绝:“通达事体,有裨治道”。又说:世人都说儒者只拘泥古训,不通今道,但彦良就不是,真可谓“通儒”矣!
    洪武十八年(1385年)桂彦良告老还乡,潜心著作。先是浙江省开科举,连请他为考官,主文官。过了二年就与世长辞了。桂彦良一生著作甚丰,有《清节》、《清溪》、《山西》、《挂笏》、《老拙》等集和《陶诗春和咏》及《中都纪行》等。据载,连名噪一时的大学士宋濂,读了他的著作,感叹不已,自以为不知也。

桂族后裔

    据杨泰亨撰志载:“袁学士第东,有桂驸马禾黄‘彦良子长慎同居于此。”桂驸马即桂慎,就是因为桂彦良的关系才被明太祖招为附马的。魏金水先生载:“桂驸马宅大部分建筑还在,所有房屋不管楼房平房都有高高矗立的五马头山墙,驸马宅的特征还有台门都有石鼓,进石鼓门即为驸马居住处了。现在石鼓门及驸马住宅楼三合院还完整保留着,其西面连接着为数不少的厢房,从外表看,整体结构还相当明显。”可见当时慈城桂氏门弟,十分显赫,风光一时。
    桂氏望族,人才辈出:有桂,字怀英,饱读诗书,倜傥不群。方孝孺慕其名,不远数十里前来与其谈经论说,十分佩服其学识,尊称他为“古香先生”;还有桂宗儒,工楷书,成祖召见,即拜编修,及其弟桂宗蕃(一作藩)均系桂彦良后裔。兄弟俩颇有作为,学问极好,均参加《永乐大典》编撰;又有桂孟诚,做过县官,政绩优良;桂琏、桂伯谅等都以学问好而加载史册……至清代,有桂中行,清代名臣,官湖地按察使,书法家、画家;桂馥,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画家、篆刻家;还有桂庸,乾隆十三年进士,及其子桂延,都以诗名称著……自宋至清,慈城桂氏家庭光进士及第者就有六人(桂万荣、桂锡逊、桂彦良、桂芝、桂一章、桂庸)。
    桂氏家族繁衍到今天,仅限我们知道的知名人士有:台湾大学法商学院资深教授、百岁老人桂裕;精通明清文史的原宁波师范学院教师、九旬老人桂心仪;上海材料研究所所长桂立丰、北京大学教授桂琳琳、清华大学工程物理教授桂立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桂晓风。
    风激慈水浪垒浪,日照阚峰人继人。千年古镇,水清山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探历史之渊源,启后人去撷英……岁月如歌,慈城日暖桂生香;江山似画,古镇辉煌花簇锦。


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馆主办
宁波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承办

地址:(正大门)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北路69号
备案编号:浙ICP备0506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