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当你踏上中贯慈湖的长堤,就会被美丽的湖光山色所吸引……迎面是飞檐斗拱重檐六色的“师古亭”。驻足观望:亭是攒尖式的,施望板、用石柱,翼角高翘,梁架简实。西洞4.2米,内柱高4.51米。此亭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当时慈溪县令胡观澜恤民浚湖,工浚后建亭于湖口堤上。瞧,东南角石柱上迄今尚可辨认“乾隆三十八年仲夏”的字样……数来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顾名思义,“师古亭”效“师”哪些“古人”呢?这要从“慈湖”谈起:此湖系唐开元时慈溪第一任县令房王官(后为刑部尚书)开凿的人造湖,用以灌溉农田,造福黎民,也是为了纪念湖旁吴相阚泽(字德润)的业绩,故称它叫“阚公湖”或“德润湖”。有诗为证:
阚公山绕阚公湖, 舍宅年犹记“赤乌”。
寂寂山寺霜叶里, 水禽飞上万浮屠。
阚泽何许人也?《三国志·阚泽传》有记载。曾在慈城《宝峰书院》读过过的罗贯中作的《三国演义》将他演化为小说人物:四十六、四十七回写有《献密计──黄盖受刑》《阚泽密献诈降书》等故事,为周瑜火烧赤壁立了第一功;他还善识英才,以全家性命保荐陆逊,说明孙权重用并拜为大将,赢得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胜利。史载: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今绍兴)人也!但山阴史册无此记载。而我宁波学者根据阚泽释褐出仕的经历和史上对他居宅的记载,认为是道地句(读如guo)章人:少年时代曾在“阚峰”下勤耕苦读,追师论讲,由是显名。孙权称帝时,任尚书令,加侍中,进拜太子太傅。阚泽晚年信佛,舍宅建“普济寺”(誉为“东南第一大寺”)。故后人在寺门两侧的楹联写道:“昔为吴相宅,今作法王诚。”他还利用寺院设书屋,招弟子,宣讲性理之学。阚泽死后,乡里人将他所居的背面山称作“阚峰”,延至大唐,房王官在其门前开凿人造湖时,也命名为“阚公湖(或德润湖)”。清·乾隆慈溪知县戴椿的一段话,道出了阚泽理学对学者的深刻影响:“富润屋,德润岙,士人读圣贤书,所学何事,盖将澡身浴德置已于古大儒之列,以树不朽焉!”
师古“又一个名人是杨简先生(1141—1226),南宋孝宗乾隆年间进士,他信崇阚泽理学,是心学家陆九渊入室四弟子之一。初官浙江富阳主薄,嗣后又出任温州知府,后又在绍兴等地为官,颇有政绩。理宗即位,进杨简为玉谟阁直学士,赐金带,诏入见。但他屡次以病退辞……后索性隐居慈城,因怀有对阚泽的一片敬慕之心,见贤思齐,筑室于《德润院》旁,宣讲他的“心学,自署“慈湖书院。”从此,四方学者踵接影从,书院名声大振,世称杨简为“慈湖先生”,卒谥杨文元公。后人为纪念一代大儒,遂改“阚公湖”为“慈湖”。南宗景定五年(1246年)县令金昌年疏浚筑堤。元代诗人翁传心盛赞其胜事道:
好山四周绕青螺, 十顷慈湖胜事多。
房相门前花似锦, 杨公祠下水如罗。
人从碧玉壶中立, 鸟向青铜镜里过。
买尽江南霜白纸, 品题不了欲如何。
在浙江的教育史上,《慈湖书院》享有地位。《慈溪光绪志》载:当时除宁波慈城外,温州平乐县长乐坊,绍兴嵊县北门内,都设有《慈湖书院》,均系“慈湖先生”杨简作宰时的讲学地。
溯历史立渊源,启后人之足迹,史水淙淙流长,慈湖精神垂青……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随着“新学”之风,书院改称为“慈湖中学堂”,1934年开始命名为“慈湖中学”。学校一向以“治学严,校风正,教师诲人不倦;学生学而不厌”称著。为办好学校延请社会名流治校,名师执教。哲学家钱吟芳苇、教育家陈道夫、国家学冯君木,及稍后的博学多才之士:钱万斯、翁心惠、王幼于、王文川诸先生,均先后在此理校或任教。在这座教育摇篮里,孕育了不少经世饱学之士,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朱袒祥、李庆逵教授;国内解剖学权威、留日医学教授冯季寿等,正是“桃李满天下,芬芳报春晖。”值得提及的是:应氏家族的莘莘学子们捐资一千五百万人民币,在原址重建一套占地约一百亩、“属全国少有、全省一流”的校舍。据悉:校舍获1998年省建筑设计一等奖。
鱼戏慈湖水,鸟鸣师古亭。你是慈城湖光山色练达人情的历史扮演者和时代跃进的见证人。历史的文人墨客留下不少吟咏。亭上今存楹联两副,耐人寻味:
“三围秋色从中起, 一片冰心望里收。”
“锦城环抱峰头翠, 镜水平分涧底清。”
朋友,如今你站在师古亭眺望,不仅领略到:阚峰巍巍,慈水涟涟。美丽的慈湖中学就在眼前:星罗棋布,楼宇俨然,拔地横空,鳞次栉比,如无数用乳色珊瑚缀成的海市蜃楼,耸峙在青山秀水之间……“团结、勤奋、进取”的八字校训,正激励着广大师生不负一流的建筑,无愧一流的设施,创建一流的师资,夺取一流的质量!啊,这是一座希望的宫殿!是一口人才的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