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后,从1955年7月援助越南的第一个成套项目“统一火柴厂”起,至1993年帮助圭亚那兴建小砖厂止,38年中上海为亚、非、拉、欧37个国家援建成套项目共198项(不含因受援国国内原因未能正式动工的数十个项目)。其分布为:亚洲,13国,114项,其中越南75项;非洲,16国,31项;拉丁美洲,4国,8项;欧洲(主要在东欧),4国,45项。1963年末1964年初,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出:亚非新兴国家为巩固民族独立,需要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亚非国家应该互相支援,以促进各国经济的共同高涨。1965年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为了适应援外工作和援外成套设备设计上的需要,颁发了《关于援外设计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草案。上海也于1961年成立上海市经济计划委员会援外办公室(对内)和中国成套设备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对外)负责归口管理全市的经援工作。上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后,1978年起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中国的委托,上海也承担了多项工作。80年代初,中国把自己同第三世界各国加强经济关系的重点逐步转到开展互利的经济技术合作上来,同一些国家日渐发展了诸如承包工程,提供劳务、技术服务,以及去对方国内独资、合资办企业或进行合作管理等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B32上海市对外经济联络局全宗档案,涉及上级下达筹建任务的通知,委托承担项目通知;援外工作的计划,安排、检查、设备订货、组织供应的指示、总结;援外新产品试制、试验、试车等问题的会议记录、文函;援外设备质量问题的报告;项目试制成功的报告、通告;完成任务情况反映、总结;援外战线经验交流会议录,外经工作情况等资料,不仅涉及了上海外援各有关项目建设情况,也总结了援建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了解几十年来上海在援外战线科技探索、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成就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我们从2000多卷馆藏中按照亚洲、非洲、欧洲版块挑选了一些富有代表性的档案予以介绍。
对亚洲国家的援助
上海援助越南75个成套项目,是受援国中最多的。馆藏档案反映了从1955年7月援助越南的第一个成套项目“统一火柴厂”起的所有项目的建设过程。上海市对外经济联络局援外工作十年总结中有一份附件“上海市轻工业局援越南海防搪瓷铝器厂建厂工作的几点体会”。我们可以看到在对越南海防搪瓷铝器厂的援建时,该行业没有一个工程师,因此抽调了富有生产经验的老工人,深入各厂收集有关资料,拟订了设备水平较国内各厂先进的设计方案,并克服语言不通的困难,向越方工人传授技术,帮助建立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工厂建成后,经济效果显著,被评为运用中国经验最好的工厂。援建专家曾不厌其烦的教导工人戴准防护眼眼镜,使得在后来发生的一次爆炸中保住了一位工人的眼睛,使得这件事成为一次遵守规章制度教育的活教材。1965年为支援越南人民抗击美帝,上海援建了中国第一套流动式电影混合录音车。
从1961年到1988年,上海对朝鲜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共12项,如顺川香料厂、印铁车间、热工仪表厂、船用锚链车间等,在1982年“上海市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和合作工作概况”中提到,上海电梯厂在设计单位的支持下,为朝鲜平壤地铁工程设计制造了垂直高度64米的大高度自动扶梯,填补了我国生产中的空白。
从1958年至1979年,上海援柬经济技术项目共9项。1961年建成柬中友谊纺织厂,该厂的产品价廉物美,西哈努克亲王出访时曾带着这家厂的产品去国外展览,受到青睐。1966年上海玻璃机械厂设计制造的援柬埔寨新运会百叶窗也是当时最新技术。
中国成套设备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1958年至1962年期间上海市筹建任务执行情况资料提到,从1956年到1960年,上海援助蒙古设计、建成乌兰巴托毛纺织厂。这是上海纺织工业局承担的第一个援外成套项目。当年蒙古没有毛纺织厂,工厂建成后,盛产羊毛的蒙古不仅有了自己的毛纺工业,可在国内市场供应自己生产的毛织品,而且可以出口高级毛织品。蒙古领导人泽登巴尔在一次陪同应邀访蒙的周恩来总理参观这家工厂时说:“这是蒙古最美丽的工厂,是深受蒙古人民喜爱的企业。”
上世纪70、80年代,上海三次承担帮助斯里兰卡发展淡水养鱼项目。1978年外经工作情况资料提到,1978年养殖试验站建成移交后,育成的鱼放养到斯全岛各水库,一年内体肥肉嫩,受到世界渔业高度重视,远至加拿大的许多国家都派人参观取经。
对非洲国家的援助
从1961年9月援助几内亚兴建卷烟火柴联合厂起,至1993年2月帮助埃塞俄比亚建成工业缝纫线厂止,上海共为非洲几内亚、加纳、坦桑尼亚、苏丹等16个国家援建成套项目31个。
1960年9月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对电机局等安排生产的文件,对赠送苏丹新建民族剧场用的电动大幕布所需电器设备要求质量必须是最好。
几内亚卷烟火柴联合厂1964年9月建成投产后,卷烟适合消费者习惯,火柴抗潮性能好,一直畅销。几内亚政府命名这个工厂为模范工厂。上海市轻工业局关于几内亚火柴卷烟联合工厂举行竣工典礼的简报中介绍说,几方对工厂备加赞扬,称“这个厂是现代化工厂的典范”。
1968年7月建成移交的坦桑尼亚纺织厂,拥有40000枚纱锭,978台布机,是当时坦桑尼亚最大的纺织印染联合企业。中方专家还帮助坦方培养了大量技术力量和管理人才。坦桑尼亚在姆素马所建的纺织厂,其主要技术力量就是友谊纺织厂输送的。一些坦桑尼亚朋友在为上海技术人员回国送行时说:坦桑尼亚人依靠自己管理和发展工业企业,这是友谊厂的光荣和骄傲,也是中、坦友谊和真诚合作的成果。尼雷尔总统说:“中国专家技术人员的良好风范,他们为坦桑尼亚自主、自力发展经济所提供的帮助,大大超过为坦桑尼亚建设工厂本身的价值。
上海市对外经济联络局关于1979年成套项目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包括承担坦桑尼亚打井工程和纺织印染厂、几内亚渔业项目、朝鲜油漆厂等)
1978年上海市对外经济联络局关于承担坦桑尼亚基畏那煤矿电站及输变电工程的请示报告
1978年我国动工援建马达加斯加全厂235公里的公路,该国专门拍摄了纪录片宣传我经援的方针政策。在外经工作情况中介绍该国赞扬我经援的成果,说“尽管中国的技术并不是十分现代化的,但对该国人来讲是适用的,实践证明,他们的技术是有效的。
对欧洲国家的援助
档案还反映了1960年代、70年代,上海援助阿尔巴尼亚、波兰、罗马尼亚东欧3国和为马耳他筹建的45个成套项目建设情况。
1961年为阿尔巴尼亚筹建干电池厂是最早的援阿项目之一。上海还承担阿尔巴尼亚技术要求特别高的镍钴提纯厂的援建工作,在有关档案中可以看到,当时上海与国内有关冶金科研单位一起,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半工业性、工业性试验。还在上海冶炼厂建立一座日处理阿尔巴尼亚镍铁矿石100吨的试验工场,在测得数十万个数据的基础上,完成了技术攻关。
1961年到1962年,上海为波兰承建一家金笔厂,有关资料介绍说,当时要求提供的设备、模具国内无成熟的制造经验,全市抽调了50多名技术人员进行设计,所制造的设备外观和内在质量上比国内同类设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档案中还反映了罗马尼亚单晶硅实习生工作情况,他们赞扬中国无保留的传授技术。
1979年上海市对外经济联络局关于对“中罗双方互相派遣实习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共同条件”的修改意见的函
我国对外援建项目门类增多,技术要求较高,有些是我国从未生产过的,上海要求各生产单位都严格注重援外设备、产品的质量。为适应某些湿热带地区国家的气候条件,上海机电、仪表等工业部门专门试制成了具有防潮、防霉、防盐雾性能的机电、电器、电缆、仪表产品,并建立质量检验中心,确保援外产品质量。一些工厂克服自身技术设备条件上的困难,在多方协作下精心设计、刻苦钻研,完成了对一些大型的、技术要求较高的非标准设备的制造任务,有些项目填补了我国生产中的空白。在援建同时,选派专家对项目的生产运营进行技术指导,传授技术管理经验,进一步帮助受援国培训各类人才,为国家在国外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一些专家和工人在援建中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关档案记载了上海港口机械厂为马耳他制造30万吨干船坞上的150吨塔式大吊车过程,并反映了马耳他共和国授予在工程中牺牲的徐会仲烈士“共和国服务勋章”的情况。
1979年外经部对外援助成套项目调整计划中关于马耳他船坞和码头部分和罗马尼亚有关工厂建设部分
上海援外人员的工作,在各受援国都得到很高的评价。马里、坦桑尼亚、加纳、莫桑比克等非洲国家的领导人都说过,中国专家在困难条件下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给我们留下管理生产和技术的方法和经验,留下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比建立一个工厂企业更为重要。数十年来上海市援外战线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人物。1978年上海市对外经济联络局召开了学大庆、学大寨先进表彰会议,在档案中留下了这些先进人物在上海市对外技术援助中的光辉事迹。
(黎霞)